共有 121 項結果


180万人注意!BA.1次世代接种满3个月可追加BA.5 明起陆续开打

180万人注意!BA.1次世代接种满3个月可追加BA.5 明起陆续开打

【记者林芳如/台北报导】我国9月24日开打BA.1次世代疫苗,至今累计接种近180万人次,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发言人庄人祥表示,根据卫生福利部传染病防治咨询会预防接种组(ACIP)专家讨论决议,这群人自明(12/24)起,凡间隔满3个月,即可再接种BA.5次世代疫苗。

BA.1次世代剩逾120万剂打不完又要报废 王必胜仍吁「优先打BA.5次世代」

BA.1次世代剩逾120万剂打不完又要报废 王必胜仍吁「优先打BA.5次世代」

【记者林芳如、赖昀岫/台北报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11/18)下午召开记者会说明疫苗事宜,媒体提问,今开打BA.5次世代疫苗,不过BA.1次世代疫苗还有100多万剂存量,若打不完是否只能等届效期报销?指挥官王必胜表示,BA.1次世代疫苗共有300万剂,已打了170多万剂,还有120多万剂存量,效期到2023年3月。

BA.1莫德纳次世代80万剂后天到货 下周开打!抗BA.5有效「先抢先安」

BA.1莫德纳次世代80万剂后天到货 下周开打!抗BA.5有效「先抢先安」

【记者林芳如、林志怡/台北报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9/14)开记者会说明最新疫情,指挥官王必胜说明,莫德纳BA.1 双价次世代疫苗将于9/16到货80万,后续几天还会陆续进货,该疫苗属全新的疫苗,对于社区流行中的BA.2、BA.5都有很好的效果,周五到货后,会进行风间检验,希望下周有望供民众施打。

BA.2.75、BQ.1成主流 罗一钧:「这一株」持续观察

BA.2.75、BQ.1成主流 罗一钧:「这一株」持续观察

【记者林志怡、赖昀岫/台北报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举行记者会,说明最新新冠肺炎疫情发展,针对目前流行变异株近况,发言人罗一钧表示,本周BA.2.75仍是主流,但BQ.1后来居上、目前占比超过3成,未来须持续观察是否进一步成为主流。

新冠疫情每日3、4千人重复感染 罗一钧:直到7月都在高点

新冠疫情每日3、4千人重复感染 罗一钧:直到7月都在高点

【记者林志怡/台北报导】疾管署今记者会说明新冠肺炎等疫情发展,发言人罗一钧指出,上周每日平均新增209例新冠肺炎本土确定病例(并发症),有略升的情况,评估未来2周也会维持上升阶段,直到6月底、7月都会处于疫情高点,目前每日轻症个案数约落在2万到2.5万例,重复感染约为3000、4000人。

加速台湾mRNA研究!中研院携手莫德纳 从3大面向深入合作

加速台湾mRNA研究!中研院携手莫德纳 从3大面向深入合作

【记者林芳如/台北报导】新冠疫苗协助各国取得良好抗疫成果,使mRNA生医技术广为人知,为加速国内mRNA研究,中央研究院与莫德纳台湾今日(6/1)签署合作意向书,未来5年将从三面向深入合作,包括建立台湾mRNA创新研发平台、选定mRNA技术的前瞻性主题,共同提供资源以加速研发进程、提供团队更多国际化的机会。

2种次世代疫苗差在哪?看《壹苹》6QA秒懂 张上淳:打第5剂挑这款

2种次世代疫苗差在哪?看《壹苹》6QA秒懂 张上淳:打第5剂挑这款

【林芳如/台北报导】莫德纳次世代疫苗分成2种,分别是「原始株加BA.1」、「原始株加BA.5」双价疫苗,前者已获食药署核准紧急使用授权(EUA),后者目前仅美国通过EUA。BA.5本土疫情升温,外界质疑BA.1双价疫苗对抗BA.5的效力,为何不采购后者?以下整理6大QA,让《壹苹新闻网》读者看了秒懂2款次世代疫苗差异。

12至17岁开放莫德纳次世代 北市平台明日即可预约

12至17岁开放莫德纳次世代 北市平台明日即可预约

【记者林芳如/台北报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 (10/27) 日宣布,11月1日起提供12至17岁青少年接种莫德纳BA.1双价疫苗追加剂,台北市第35期新冠疫苗接种预约平台(https://booking.health.gov.tw/),明日(10/28)上午9时至晚上9时开放预约,并且新增莫德纳BA.1次世代疫苗选项,预约年龄为12岁以上。

新冠并发症增33%!XBB上升中 罗一钧:进入第4波疫情

新冠并发症增33%!XBB上升中 罗一钧:进入第4波疫情

【记者林志怡/台北报导】疾管署今(5/16)记者会说明最新疫情发展,近7天平均每日新增154例本土新冠肺炎并发症个案,较前7天增加33%,而国内本土主流病毒株仍是BA.2.75,但XBB与其衍伸变异株有增加趋势,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表示,目前疫情已进入第4波、仍处于上升阶段,须持续监测。

上周2万人确诊!疫情6月下旬达高峰 明起「这些人」打疫苗送500

上周2万人确诊!疫情6月下旬达高峰 明起「这些人」打疫苗送500

【记者林芳如/台北报导】新冠疫情持续上升,疾病管制署今日(5/23)表示,上周平均每日新增204例本土个案(中重症),较前7日增幅32%,若包含轻症,估计2万人感染;上周平均每日新增18例死亡,也较前7日平均15例上升。该署估计,第4波本土新冠疫情将在6月下旬达到高峰。

勿忘疫情!最近缓升日增116本土15死 罗一钧估「它」将成第4波魔王

勿忘疫情!最近缓升日增116本土15死 罗一钧估「它」将成第4波魔王

【记者林芳如、赖昀岫/台北报导】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缓升!疾病管制署今日(5/9)表示,上周平均每日新增116例COVID-19本土个案(并发症)、15例死亡,较前一周略升2%,预估6月底前会持续上升;目前本土主流病毒株仍为BA.2.75(61%),不过预估XBB将成为第4波本土疫情主流病毒株。

追加剂打次世代卡好!扩大开放18岁以上? 张上淳:到货量多可考虑

追加剂打次世代卡好!扩大开放18岁以上? 张上淳:到货量多可考虑

【林芳如/台北报导】食药署昨(9/3)日通过莫德纳BA.1次世代双价疫苗紧急使用授权(EUA),可供18岁以上成人作为第3或第4剂,感染科权威建议,追加剂选择双价疫苗会比武汉原始株疫苗来得好,如果到货量足够,可考虑扩大开放18岁以上都能打,若分批少量到货,则势必年长者优先打。

新冠肺炎疫情缓升! 罗一钧:恐持续到6月底

新冠肺炎疫情缓升! 罗一钧:恐持续到6月底

【记者林志怡/台北报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于昨日正式解散,今首度透过疾管署记者会说明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发言人罗一钧说,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有缓慢上升趋势,但应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况,缓升趋势可能持续到6月底、7月初,不过最终幅度不会高于先前几波疫情。

台中BA.5次世代疫苗来了! 首批4.8万剂19日开打

台中BA.5次世代疫苗来了! 首批4.8万剂19日开打

【记者曾雪蒨/台中报导】新冠BA.5次世代疫苗来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采购首批莫德纳次世代BA.4/5双价疫苗(统称BA.5疫苗)70.3万剂已抵台,将提供12岁以上民众接种第三剂以上的补充剂。台中市预计首批18日将到货4.8万剂,明(14日)起开放疫苗平台预约,19日医疗院所与文心森林公园外展站先开打,21日至27日预约平台开打。

打3剂+确诊≠百毒不侵! 名医秀数字要你乖乖接种「这支」

打3剂+确诊≠百毒不侵! 名医秀数字要你乖乖接种「这支」

【记者赖昀岫、林志怡、林芳如/台北报导】不是打过3剂又确诊过就百毒不侵!林口长庚纪念医院副院长、感染科权威邱政洵说,打过3剂疫苗又曾自然感染的民众,对XBB变异株的保护力,在3至6个月内还有约74,但6至7个月内会降至58%,7至8个月内剩49%,8个月以上只剩37%,呼吁民众到了可以接种的时间,还是要接种BA.4/5疫苗。

次世代疫苗要打几次?李秉颖给这数字 「年底前还有新变异株要来」

次世代疫苗要打几次?李秉颖给这数字 「年底前还有新变异株要来」

【记者林芳如、林志怡/台北报导】政府买不到BA.5次世代双价疫苗挨轰超慢部署,对此疫苗专家李秉颖医师今(9/8)上午受访时说,「别为了等BA.5,放弃用BA.1双价疫苗来控制疫情」,未来有可能打2剂次世代疫苗后就不必再打;下午他也提到,年底前恐还会有新变异株出现,估计会命名为BA.6或BA.7。

最强BA.5次世代疫苗下月开打! 放宽12岁以上接种间隔3个月

最强BA.5次世代疫苗下月开打! 放宽12岁以上接种间隔3个月

【记者林芳如、林志怡/台北报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10/27)下午召开记者会说明防疫措施,针对食药署昨(10/26)核准BNT、莫德纳共3款次世代双价疫苗,发言人庄人祥说明,BNT部分核准了BNT BA.1及BA.4/5这2款,莫德纳核准了BA.4/5这款,先前也已核准莫德纳BA.1双价疫苗。

男子第4剂接种次世代 48小时后胸痛急诊!19天后心脏衰竭逝

男子第4剂接种次世代 48小时后胸痛急诊!19天后心脏衰竭逝

【记者林芳如、林志怡/台北报导】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天(10/26)下午召开记者会说明防疫措施,发言人庄人祥称,疫苗接种不良事件通报新增一例男子接种莫德纳BA.1次世代疫苗后死亡,该个案是82岁男性,本身有冠心症和高血压病史,9/28接种第4剂莫德纳BA.1次世代疫苗,2天后出现右下肢疼痛、胸痛,到急诊就医,心电图显示无明显异常,因此返家。

BA.5本土疫情升温! 林耕仁质疑:次世代疫苗到底有没有效?

BA.5本土疫情升温! 林耕仁质疑:次世代疫苗到底有没有效?

【记者黄羿馨/新竹报导】国民党新竹市长候选人林耕仁今天(14日)来到明湖里拜票,针对BA.5疫情升温,林耕仁指出,目前政府只采购到BA.1双价次世代疫苗,不是针对BA.5病毒的最新疫苗,许多民众都在担心到底有没有效;对照去年买不到疫苗的过往又再度被讨论,他呼吁执政党不要得过且过、视而不见。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