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落地「5秒内捡起来」都能吃?专家实测大呼意外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许多人都听过食物掉地上「不超过5秒」捡起来还能吃的说法,然而实际上是否真的安全?专家实测后,连他自己都对结果大呼意外。

5旬男心脏开刀后暴肥「看不到小GG」 体外震波治疗重振雄风
【记者鲜明/台中报导】台中市1名50多岁男子到大甲李综合医院治疗摄护腺肥大,偷偷向医师透露自己多年前接受心脏绕道手术后体重飙升,「胖到连生殖器都看不到」,多年来性欲降低,在房事上总是提不起劲。经过医师建议,患者使用体外震波治疗,治疗几次后,在性事上已经能重拾信心,与太太的感情也更亲密。

拿环保杯、水壶喝水喝越久越有味道? 她点材质、没洗干净都是问题
【李家颖/综合报导】环保意识抬头,不少人都会随身携带水壶来装水或装咖啡、手摇饮等,但喝久水壶会有水垢,也会产生异味等,营养师高敏敏就分享,选错材质可能喝进满满细菌,另外没洗干净或晾干,也会相当糟糕。

陈佩琪旁担忧柯文哲心律不整!「可能致命」 她期许先生健康打赢战争
【记者张钦/台北报导】柯文哲妻子陈佩琪今天早上以网路报名方式到北院法警室领取旁听证到法庭聆听丈夫柯文哲庭讯,她在法庭内不时以心疼、关怀的眼神与柯文哲交会,流露出不舍的心境。庭后,她步出法院,在国防部围墙外与小草齐聚,并温馨喊话说,「这里有小草保护我,也希望先生(柯文哲)可以看到我来加油」。她还道出柯文哲已出现心律不整问题,何时会发生致命的...,只希望她能照顾好身体,好好地打赢这场战争。

网购肉毒针施打险死!名医揭非法医美索命地雷 曝3大安全点
【记者黄泓哲/台北报导】疾管署日前在记者会中指出,一名北部40多岁女子日前透过网路购买美容用的肉毒杆菌针剂,请卖家亲自上门到家中帮忙施打,没想到3天后竟出现吞咽困难、流口水、眼皮下垂与四肢无力等严重症状,最终甚至得插管、进加护病房,最终自费超过22万元施打自费药品才勉强救回一命,对此台湾医美龙头爱尔丽医美集团站前分院院长王祥至医师受访强调,民众想要安心地购买医美产品或疗程,务必要记住3大安全重点。

宝宝趴睡超危险 「这5件事」千万别做!用枕头、同床全中镖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1岁以下的宝宝发生猝死,多与「趴睡」或不安全的睡眠环境有关。卫福部统计,婴儿猝死症候群(SIDS)仍是婴儿十大死因之一。小小的睡姿,却可能带来致命风险。专家建议,宝宝睡觉时应「仰睡」,不要趴睡或侧睡,因为趴睡可能压住口鼻造成窒息,侧睡也容易一翻身变成趴睡,增加危险。

小孩不大便竟出血 医揭儿童便秘3大高峰期和「坐5分钟解法」
【记者黄泓哲/台北报导】许多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好几天才上一次大号,甚至每次上厕所都痛苦万分。医师提醒,若一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大便很硬、上厕所困难,就可能是便秘。台北市联医仁爱院区小儿科医师陈韦廷指出,有些小孩因为大便太硬、太粗,会造成马桶阻塞、出血或肛门裂伤,导致他们开始害怕排便、忍住不上,结果肠道内的大便越来越干硬,更难解出来,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丧尸烟弹」攻占校园 国教盟和拒烟团体怒呛:立院别再当「放水帮凶」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新型烟品如电子烟、加热烟、甚至俗称「丧尸烟弹」的毒品载具,正快速入侵校园,影响青少年健康,甚至成为毒品工具。眼看《烟害防制法》修法进入关键期,国教行动联盟与多个反烟团体联合提出「保护儿少远离烟害六大诉求」,要求政府真正补起法律漏洞,强化网路与实体通路的执法,全面守住下一代的健康防线。

一针抓真相!台北荣总重大研究 抽血筛阿兹海默症准确率破9成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阿兹海默症早期筛检技术大突破!台北荣总与韩国汉阳大学联手研究,发现只要抽血,就能早期筛出阿兹海默症高风险族群,准确率高达93%。这项突破性的成果,让患者不用再忍受昂贵又不舒服的正子断层扫描(PET),有机会更早接受治疗,大幅提高生活品质。这项研究登上国际权威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让台湾的医疗研究再次站上国际舞台。

超柔软「生吐司」竟成早餐地雷? 营养医师曝:恐是「血糖炸弹」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不少人喜欢早上来片柔软湿润的「生吐司」,香浓奶味让人一口接一口。但刘博仁医师提醒,对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来说,不论是生吐司还是一般吐司,其实对血糖的影响都不小。生吐司并不是没烤的意思,而是强调使用鲜奶、奶油、蜂蜜等高品质原料,加上进阶工法做出更绵密的口感,但它们的主要成分仍是高筋面粉,也就是精致淀粉。

20岁女夜夜胸闷竟是「这生物」作怪 医揭「床上凶手」害她差点喘不过气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20岁刚开始上班的小美(化名),最近几个月老是胸闷、呼吸困难,尤其一到晚上睡觉前就特别明显。原本她以为是工作太累、压力大,但症状反复出现,她开始怀疑是不是童年曾经得过的气喘又回来了,决定去看胸腔内科检查,原来是尘螨在作怪。

游日注意!百日咳病例创7年来新高 医提6点安心防疫
【施养正/综合报导】日本百日咳疫情创下7年来新高,在新冠肺炎疫情缓和之后,去年当地就有约4000人感染百日咳。日本胸腔内科医师仓原优指出,百日咳的潜伏期约5至10天,这段期间属于无症状,初期类似一般感冒,常因此被忽略延误就医,但随著时间,咳嗽的情况会日渐严重,甚至咳到呕吐,即使进入恢复期,咳嗽仍可能持续2至3个月。

台湾之光!台大医院创全球首例「心脏不停跳」移植手术 创无缺血移植里程碑
【记者黄泓哲/台北报导】台大医院完成全球首例「无缺血时间」的心脏移植手术,病患术后康复出院,开启心脏移植新时代。台大自1980年代起投入心脏移植领域,1990年完成全台首例手术,至今已突破700例,稳坐台湾心脏移植龙头。这次首创技术也被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Techniques》收录,代表台湾技术走上世界舞台。

别让湿气缠上你 3穴道+排湿茶喝出好体质
【记者黄泓哲/台北报导】今日迎来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随著气温升高、降雨变多,湿气也悄悄来袭。中医提醒,这时节容易引发湿气相关不适,包括胃口差、胀气、排便不顺,甚至会有倦怠、头昏、皮肤浮肿等问题。湿气若未排出,还可能持续到夏季,加重过敏、气喘或皮肤发炎,想要健康过季,养生保健不能等。

46岁工程师拚第2胎惊见自己成「空包弹」不举了 医曝4大原因惹摄护腺肥大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46岁的张先生在科技业工作,生活稳定、家庭幸福,已有一个国小三年级的儿子。最近夫妻俩想再拚第二胎,却发现张先生经常夜尿、尿不干净、甚至解尿困难。检查后才知道,他得了摄护腺肥大,而且是较棘手的「中叶肥大」,摄护腺体积达43cc。虽然还不到50岁,但泌尿科吕谨亨医师指出,因现代人久坐、熬夜、饮食西化,年轻族群也愈来愈常见摄护腺问题。

北捷惊传随机砍人 医:看到5大警讯应提高警觉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台北捷运石牌站15日下午发生惊悚随机砍人事件!一名42岁陈姓女子在月台上等车时,竟遭38岁林姓女子持水果刀从背后砍伤,当场血流如注,画面怵目惊心。陈女左肩受伤后紧急送往荣总救治,所幸没有生命危险。卫福部桃园疗养院副院长李俊宏分享,若加害人属于精神异常时,可以观察5大警讯并提高警觉。

盼急诊不再塞爆 卫福部出招分流!类流感+肠胃炎门诊加开924诊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近期类流感疫情逐渐趋缓,全国门急诊看诊人数已从高峰的19万人次降到10万人次。为了因应大型医院急诊室壅塞情形,卫福部旗下21家综合医院从2月23日起与附近医院启动「绿色通道」,透过区域联防机制帮忙分流病人。根据统计,从2月23日到4月6日之间,已有378位轻中度急诊病人透过医学中心或重度急救责任医院转到部属医院急诊室,其中3月17日至3月23日是一波转诊高峰期。

应对灾害性极端气候!气象署拟修法「高温假」 最快年底送行政院
【记者黄泓哲/综合报导】台湾一年比一年热,高温动不动就飙破36度,民间早就呼吁要设立「高温假」。为因应气候变迁,交通部中央气象署署长吕国臣上任后积极推动《气象法》修法,不但要把高温纳入灾害天气的范围,还希望让更多民间单位能使用气象数据,并展开气象人才培育。目前修法进度已有部分达9成以上,目标是今年底送交行政院审议。

麻疹群聚再爆!染疫2婴儿曾和越南境外移入个案接触 有「这些症状」快就医
【记者黄泓哲/台北报导】国内麻疹疫情再起!疾管署今(15日)公布最新通报,国内新增2例本土麻疹病例,分别是2名未满1岁的男婴。这2名婴儿在3月24日与一名境外移入的麻疹患者有接触史,之后在4月初陆续出现发烧、流鼻水等症状,4月11日确诊。这起群聚是国内今年第2起因境外移入造成的本土感染,累计已有3人确诊。卫生单位已掌握524名接触者,将监测至4月25日。

今年首例肉毒杆菌中毒!40岁女网购美容针 打完插管进ICU抢命
【记者黄泓哲/台北报导】国内出现今年首例疑似因施打美容针造成的肉毒杆菌中毒案例!疾管署今(15)日表示,一名北部40多岁女性,疑似透过网路购买肉毒杆菌毒素,由卖家亲自上门到她家,在额头和脸颊注射。没想到3天后开始出现吞咽困难、流口水、眼皮下垂和四肢无力等症状,紧急就医后需要插管并用呼吸器治疗。虽然检验结果为阴性,但因与注射时间相隔太久,疾管署仍研判她极可能是中毒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