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DRAM发展史中,可分为二大路线。

一是与国外DRAM大厂合作,由合作厂商授权,提供技术,在台湾兴建晶圆厂生产DRAM,如德碁、力晶、南亚科技等。这种模式,优点是可以很快地就进入DRAM生产,发展DRAM业务。缺点是必须付出授权金,而且无法自主发展产品,业务也处处受到「技术母厂」的掣肘。

另一路线是发展自主的技术。这条路线,主要是由「次微米计划」衍生的公司「开枝散叶」而成。

1990年,工研院接受政府委托执行「次微米电子制程发展计划」,延揽很多在美国业界工作的专才,返台参与开发DRAM技术。当时任职于美国IBM公司的卢超群、赵瑚、毛叙、陈冠中、丁达刚等五位「高手」返台帮助「次微米计划」发展DRAM技术。

当时以卢超群为首,这几位高手共同设立「钰创科技」,开发SRAM及DRAM。除了在钰创科技开发产品外,这几位高手,他们同时帮助「次微米计划」的IC设计团队,发展DRAM设计技术。不少任职于此计划的工程师,因这几位高手的指导、启发,培养出坚强的DRAM设计实力。

1994年年底,政府为落实「次微米计划」,选定由台积电主导,投资180亿元,成立「世界先进积体电路公司」,由于「次微米计划」已有1座8吋厂,并且也已开发出DRAM制程技术,因此可立即进入量产。「世界先进」成为台湾第一家拥有自己DRAM技术的公司。

赵瑚、毛叙两位是台大电机的同学,情谊深厚,两人DRAM设计的能力为业界之翘楚,赵瑚熟悉DRAM制程技术,毛叙擅长DRAM线路设计,两人是合作无间的「最佳拍档」。

以DRAM产业的生态而言,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不景气时,市场售价有时还会跌破DRAM厂的现金价格,因此「无晶圆厂」的IC设计公司,因成本因素,很难在DRAM产业立足。

当时钰创科技发展的产品,除了DRAM外,SRAM也是公司的重要产品线,借由SRAM的业绩获利,可平衡DRAM市场波动造成的亏损。

1993年底,赵瑚、毛叙因理念不同离开钰创科技,创立台晶科技,主要投资者为所罗门集团、联电等。台晶科技的主力产品同样是SRAM及DRAM。

由于赵瑚、毛叙两人功力深厚,并且有当年在「次微米计划」指导的IC设计工程师共襄盛举。台晶科技的产品很快就问世,不仅品质精良,而且成本佳,创立后第一年(1994年)即开始获利。当然这与当时景气处于多头行情,也有不小的关系。

1997年赵、毛二人因公司经营策略问题,据传是增资时资方对员工认股比率与技术团队不同,因而导致技术团队离开台晶科技。

1997年6月,从台晶科技出走的赵瑚与毛叙,在新竹市区创立沛讯电子。一年后为了申请进入科学园区,他们又设立另一家晶豪科技,所有经营团队都是同一批人。这两家公司初期公司资本大部分皆由经营团队出资,没有外界投资的大股东,以确保技术、经营团队的权益。

晶豪成立后,产品开发进度惊人,相继开发出0.35微米、0.25微米64M DRAM,并且在短期间推出「前世代」1M、4M、16M 等 DRAM产品。由于研发实力坚强,加上对测试、封装管理效率优越,成本竞争力十足。晶豪成立初期,获利有好几年皆超过股本1-3倍,令人讶异不已。

晶豪主要的市场是利基型DRAM,瞄准主流DRAM已退出的产品(例如低容量DRAM),这类产品在DRAM进化到更高容量时,仍有市场需求。避开主流产品,可同时避开与DRAM大厂正面竞争,这是「无晶圆厂」DRAM设计公司的生存之道。

赵瑚、毛叙这两位前辈,凭借他们优异的天赋、过人的IC设计功力,以及锲而不舍的投入,创造他们事业的成就,也创造出全球DRAM产业的奇迹。

微驱科技总经理吴金荣。业者提供
微驱科技总经理吴金荣。业者提供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