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记者刘敬谦(Stuart Lau)在赴台采访总统大选期间得知政府有意提出欧台经贸关系的新构想,并于17日采访新任驻欧盟(EU)兼驻比利时代表李淳。
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在2015年一份贸易政策文件中,叙述在与中国协商投资协定的基础上,「欧盟也将分别与香港和台湾探索开启投资谈判」。
自此,欧盟与台湾双边投资协定(BIA)就取代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蔡英文政府与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的主要推动目标,但负责欧盟政策提案的执委会至今不愿启动任何欧台双边协定的行政作业。
2020年执委会与中国完成「全面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谈判,后来双边关系因新疆、香港等人权议题而交恶,2021年欧洲议会决议冻结该协定至今。
欧洲议会对中关系代表团团长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接受Politico采访指出,因欧中投资协定「已如门钉般死透」,部份欧盟人士担心与台湾洽签投资协定会引来中国负面反应,对台形成阻碍。
李淳则坦言,欧盟与台湾的经济互动其实有许多领域并非传统投资协定所能涵盖。他表示一个包含科技、绿能、投资等多面向的合作「架构」,也能使欧台在因应经济胁迫、降低经济依赖风险策略等议题上,建立系统性的资讯交流管道。
李淳向Politico强调,台欧之间确实需要一个能够增加彼此决策透明度和公私部门参与度的往来架构,让双方经贸事务在跨越不同议题、时期下,更易协调、保持前后一致。
Politico指出,类似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的架构性模式,被台北视为强化理念相近民主伙伴眼中台湾战略价值的一项核心成分,包括去年台湾也开始与英国商谈促近贸易伙伴关系的架构性协定。
美国与台湾的倡议及与印太国家洽谈中的印太经济架构(IPEF),反映华府「非贸易协定式的贸易外交」取向,受此影响,包瑞翰告诉Politico,欧盟执委会贸易部门里已有些人对欧台「更具弹性」的方案抱持开放态度。(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