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共和党籍前总统川普,因涉嫌支付封口费给AV女星「暴风女丹尼尔斯」(Stormy Daniels)一案,遭到纽约曼哈顿的大陪审团决定起诉,他的律师周四(3/30)说,川普预计4月4日被传讯。
柯林顿(Bill Clinton)
民主党籍的柯林顿担任美国总统8年期间,一半以上时间遭到不同案件调查,从他失败的房地产投资到与白宫实习生的婚外情。
柯林顿与妻子希拉蕊(Hillary)因对陷入困境的不动产开发公司白水(Whitewater)持有投资部位,而遭到相关人员长期调查。1994年获任命监督本案调查的独立检察官史塔(Kenneth Starr)结果并未找到柯林顿夫妇违法证据,但两人的密切合伙人麦道高夫妇(Jim and Susan McDougal)最终因与白水公司有关罪名被判有罪。
不过,史塔1998年公布的报告内含柯林顿与白宫实习生吕茵斯基(Monica Lewinsky)婚外情的咸湿细节,最后证明带来远更大杀伤力。因为柯林顿在阿肯色州(Arkansas)前州政府职员琼斯(Paula Jones)控告他性骚扰的诉讼中,作证时否认自己与吕茵斯基有「性关系」。
史塔最终断定,柯林顿在宣誓情况下做伪证,涉及妨碍司法。这导致美国联邦众议院在1998年12月19日投票将他弹劾,但弹劾案在联邦参议院未过关,使得柯林顿保住总统大位直到任期结束。
雷根(Ronald Reagan)
雷根任内最大丑闻是以武器交换人质的「伊朗门事件」(Iran-Contra Affair),尽管他从未因此面临弹劾或司法起诉,但卸任后仍长久笼罩在这起丑闻阴影下。
1986年雷根第2任期期间,大众得知雷根政府准许秘密贩售武器给伊朗,以寻求伊朗协助释放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且有高达3000万美元的出售武器所得违法转移用途,用于援助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的叛军对抗左派政府。
雷根的国家安全顾问彭岱特(John Poindexter)因此辞职下台,幕僚诺斯(Oliver North)中校遭解雇。两人也都因试图欺骗及妨碍国会调查有关的罪行而被判有罪,但上诉后推翻判决。雷根则坚称,出售武器所得是在他不知情之下流向尼加拉瓜反抗军组织(Contra)。
尼克森(Richard Nixon)
尼克森因为不想为了「水门案」(Watergate)面对弹劾,而选择在1974年8月先行辞职。这起案件是关于尼克森政府涉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在华府水门综合大厦的总部遭人闯入事件,事后又加以掩盖。最后有7人遭起诉,包括2名前白宫幕僚。
尽管1972年爆发了充满谜团的水门大厦闯入事件,但仍未妨碍尼克森在几个月后轻松胜选连任。之后他一直挺住风暴,直到美国联邦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在1974年通过对他提出的3项弹劾条款,包括妨碍司法、滥权与藐视国会。
之后在众院全体可对弹劾案进行投票前,爆出震撼弹录音档,当中可听见尼克森核准一项计划,要施压联邦调查局(FBI)放弃水门案调查。他在失去几位关键的共和党国会议员支持后,宣布辞去总统。
葛兰特(Ulysses S. Grant)
葛兰特从未被控犯罪或正式遭到违法起诉,但他身为总统,却暗中破坏自己的政府提起的贪污诉讼,因为追诉对象是他在白宫的私人秘书。
1875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布瑞斯托(Benjamin H. Bristow)对所谓「威士忌酒帮」(Whiskey Ring)的犯罪行为发动调查,也就是酿酒商、税务官员和同伙官员共谋让数以百万计美元的酒税落入自己口袋。
不过,当调查最后起诉的共犯包括贝布考克(Orville E. Babcock)将军时,从美国内战将军转为总统的葛兰特,发现自己的立场与调查案相冲突。因为贝布考克不仅是他的私人秘书,两人的友谊更追溯至内战期间。
葛兰特于是坚持作证替贝布考克辩护。当时为了避免总统出庭引发骚动,检方于1876年2月12日到白宫询问宣誓过的葛兰特,他的证词文字记录之后在开庭时朗读。陪审团最后判贝布考克无罪,很大原因归功于葛兰特坚定不移的辩护。
约翰逊(Andrew Johnson)
约翰逊是美国首位因为弹劾而威望受损的总统。他因为内战后的重建议题与国会陷入激烈纷争,导致连串麻烦。
民主党籍的约翰逊当时因支持赦免南方领袖,以及反对让获得自由的黑奴享有投票权延长,而激怒共和党国会议员。最后因为他开除了前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任命、倾向对战败南方采取更强硬政策的战争部长史丹顿(Edwin Stanton),引发众院通过弹劾条文,罪名是他违法撤换史丹顿。
美国联邦参议院在1868年3月5日开始审理约翰逊的弹劾案,2个多月审理结束后,他以一票之差保住总统职位。之后他做满任期,但民主党人拒绝提名他参选连任。(中央社)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延伸閱讀:一辩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