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野阵营国会议员查德哈(Raghav Chadha)今天在社群平台X发布图文,披露印度总统府在G20晚宴请帖中,将发函人的称谓写为「巴拉特总统」(President of Bharat),而非较常见的「印度总统」(President of India)。
消息传开后,引起印度政界人士之间的口水战。
查德哈认为,执政的「印度人民党」(BJP)不应私自废除「印度」的国名,因为印度不属于任何单一政党,而是属于13亿5000万印度人,印度的国家认同不是BJP的私产,不容随意更改。
另一名在野阵营国会议员拉梅什(Jairam Ramesh)也在X发文,斥责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试图「扭曲历史及分裂印度」。
但隶属BJP的阿萨姆省(Assam)省长沙尔马(Himanta Biswa Sarma)显然支持更改国名,他今天在X发文时直称印度为「巴拉特共和国」(Republic of Bharat)。
印度现行英文版宪法第1章第1条写道:「印度,亦即巴拉特,是一个联邦(Union of States)。」而印地文版宪法则写道:「巴拉特,亦即印度,是一个联邦。」
从字面上来看,印度即是巴拉特,但意识形态倾向「印度教民族主义」的BJP认为,「印度」这个国名是由殖民者英国所取,一直希望改为「巴拉特」,以摆脱奴役思维,回归本土。
但BJP以外政党则认为,巴拉特一词源自于婆罗多(Bharata),是印度教神话中印度第1位君王的名字,印度教民族主义色彩浓厚,以巴拉特为国名形同把印度教理念强加于国内非印度教徒。
在国名争议再起的情况下,「今日印度」(India Today)引述消息人士报导,印度政府将在9月下旬召开国会特别会期中,提出更改国名的决议案,删去宪法第1章第1条中的「亦即印度」的描述,只留下「巴拉特是一个联邦」。
随著印度逐渐崛起,「去殖民化」的意识也开始浮现,莫迪去年9月把新德里地标「印度门」前方的「国王大道」(Rajpath),更名为「责任大道」;「国王大道」中的国王是指英王乔治5世。
此前数日,莫迪也删除了印度海军军旗上的「圣乔治十字」,放大了印度海军军徽;「圣乔治十字」被认为带有殖民意象。(中央社)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