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导,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复旦大学,28日在西安举行记者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会中指出,安葬北周武帝宇文邕及其武德皇后阿史那氏的北周孝陵,1993年在陕西咸阳陈马村被发现。
张建林说:「陵墓曾被多次盗掘,但仍出土了墓志及大量金器、铜器、玉器、陶俑等。特别是武帝棺椁出土的金套管、玉珠,武德皇后棺椁出土的金花瓣、珍珠、微型坐佛等金步摇残件尤为精美。」
张建林说,北周为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王朝,奠定隋唐大一统基础。特别是宇文邕在位期间统一北方,对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统一北方后,他准备平突厥、定江南,但公元578年,36岁时英年早逝。
2015年,复旦大学、厦门大学联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宇文邕墓出土人骨进行科学分析,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介绍,分析遗骸样本中33种微量元素发现,其体内砷、硼、锑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平均。
文少卿说:「人骨不同部位的代谢速率不同,由于样本都采自武帝遗骨的股骨部位,说明这些元素是在长期饮食中累积在骨骼中。」学者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高层喜服道家丹药求长生,由雄黄、矾石、硼砂、辉锑矿石等多种矿物高温烧制提炼的丹药,含有大量砷、硼、锑等微量元素。
文少卿说,武帝股骨上有一块黑色色素沉著区域,可能是砷中毒后,局部皮肤病变引起的骨髓坏死。史料记载,公元575年至578年期间,武帝数次发病,生病时「身疮外发」、「身生癞疮」,研究团队指,这符合慢性砷中毒的病理表现。此外,经古基因组分析,北周宇文家族存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中风风险。
另也发现北周武帝血统大部分源于古代黑龙江流域的东北亚人群,少部分来源于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人群。
学者另将墓葬内多块人头骨残块进行修复,并以颅骨CT扫描技术对武帝进行了初步面貌复原,通过分析控制头发、皮肤和瞳孔色素相关的基因位点后,认为武帝是黑发、黄皮肤和棕眼,符合典型东北亚、东亚人长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