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NN报导,北京居民李朔在投票开启前告诉CNN,「对我们普通中国人来说,谁成为美国总统,无论是候选人A还是候选人B,都一样」。

这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国从决策者到普通公民都普遍认为,无论副总统贺锦丽还是前总统川普当选,美国政府都将限制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

川普的上任期间,共和党对数千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发动了针对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的运动,并用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语言形容导致COVID-19的病毒。

在拜登总统的任期内,虽然语气有所转变,并努力稳定双方沟通,但美国对中国国家安全威胁的担忧只增不减,拜登对中国科技产业施加了投资和出口管制,并征收关税,同时在支持台湾这一「红线」问题上,似乎也偏离了长期以来的美国政策。

随著中国人民在经济前景上感到黯淡,该国在疫情控制措施后难以全面复苏,加之更广泛的经济放缓及房地产市场危机等挑战。

因此,尽管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仍在中国的日常新闻报导和在线讨论中播放,但对候选人及其政策的兴趣似乎与过去的美国选举相比有所减弱。

随著过去几个月竞选活动的展开,北京的国营媒体将焦点放在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和两极化上。

最近几天,微博上「美国选举」标签下的热门贴文是关于美国人对潜在选举后暴力的担忧。该贴文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一个部门发布,引用了美国媒体的调查数据。

一幅最近由国有报纸《中国日报》发布的漫画在国内媒体中流传,描绘自由女神像被标签为「政治暴力」的龙所吞噬。

来自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的报导指出,「美国各行各业都非常紧张,舆论动荡不安。随著今年美国选举中政治两极化和舆论分歧的加剧,政治暴力也在加剧」。

新华社附属的一本杂志则将选举描述为「缺乏希望」,最终由像华尔街这样的「看不见的力量」决定。

一些民族主义博主不时发布影片和贴文,愉快地渲染他们所描述的美国「内战」的可能性。

尽管报导了美国和国际媒体在充满争议和暴力的美国选举期间报导的担忧,许多中国人仍然敏锐地观察著民主过程,并指出与自己制度的对比。

贺锦丽和川普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一直是热门话题。

贺锦丽在拜登于7月退出竞选后成为民主党候选人之前,在中国社交媒体用户中相对不为人知。

自那以后,许多在抖音等影片与贴文出现许多对副总统的嘲讽,例如何时取笑她的笑声。

川普在中国互联网上曾获得过一些讽刺性的赞赏。作为总统,他获得了「川建国」的绰号,暗指他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和分裂性内政议程有助于北京在全球舞台上超越华盛顿。

但在过去八年的动荡之后,对川普的热情似乎已经降温。

无论谁赢得美国选举,分析人士表示,共产党领导人可能预期紧张的双边关系不会有太大改善。

北京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时殷弘表示,「展望未来,无论贺锦丽还是川普成为下任美国总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连续性几乎肯定会超过任何潜在的重大转变」。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卫报:蔡英文原订10月16至18日访问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