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活动医疗救护医学会理事长张国颂表示,八仙尘暴后,各县市地方政府纷纷修订自治条例,但这些管理条例中,仍看不出「动态需求」,比如乘载力、容流量等问题,否则即使民众手机满格,还是联络不上消防中心,或是连络上了,医疗人员与救护车一样进不来,也无法定位患者位置等,在紧急救护上非常危险,「没办法喊救命、也无法冲出去,就是死路一条!」
张国颂强调,大型活动出现大量伤患,通常都是因为不期而遇的东西,因此现场一定要设立医疗站、落实出入动线等规划,并有人员巡逻、维持相关管道通畅,以达成「双轨救护」,让病人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在定点衔接,并在出事的时候马上成立现场指挥中心做管控、把出事区域框起来,分区块进行疏散。
针对相关因应措施,张国颂说,大型活动要考量救护时间、依照现场情境进行调整,疏散活动现场大约都要一两个钟头,发生意外时,最重要的是分区块保持畅通,而现在常看到的情况是,即使活动有规划禁止滞留区,常常还是会被人潮占满,相当不利于逃生疏散、是很糟糕的事,大型活动都是行销都市的好手段,做得好、官方都会受惠,但万一做不好会变成笑点、败笔,大型活动的规划与管制完备度是城市进步的重要指标。
张国颂提醒,凡参与大型活动的民众,在参与前最好能先了解现场环境,包括演唱会、跨年或各项赛事,活动结束的人潮分流是最严峻的考验,也是最常发生推挤或意外的时候,其中斜坡、下楼梯处、狭窄通道最容易发生推挤,而女性、身材矮小者首当其冲,承受压力更大,易导致缺氧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压迫性窒息(创伤性窒息)。
在结构面的考量,张国颂表示,当每平方米若超过4人,就要小心产生「流体效应」,个人无法自由活动,会随著人潮推挤向前,因此会造成前方压迫,因此这也说明此次梨泰院为何在斜坡时发生踩踏现象。
若活动在户外举行,则要小心临时搭建的高台承载量,也要避免同时间过多人跳动,产生瞬间重力冲击导致舞台坍塌,此外,在散场时也要考虑人潮疏散动线与分流措施,才能确保安全。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