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到场关心这场野放的大义宫主委陈连生说,心情错综复杂也有些沉重,因为都和它们相处30余年以上了,就像家人一样,现在野放了,也会担心它们在外觅食是否有问题,却也希望它们回归大海后,能再多活个几百年。

大义宫饲养仅存的5只海龟,今一起在嵵里沙滩野放。许逸民摄
大义宫饲养仅存的5只海龟,今一起在嵵里沙滩野放。许逸民摄

大义宫饲养海龟始于1970年,当初设置宗旨是为了收养在海域中被捕获的受伤或残疾的海龟,发挥上天有好生之德的大爱精神,因与大义宫建庙宗旨不谋而合,甚获当时所有信众方的支持,最高饲养多达近20只,更是澎湖一大观光旅游景点。

1990年野生动物保育法施行后,大义宫地下室饲养的海龟,因为是全国唯一获准设置收养海龟的民间单位,在保育意识高涨的今日遂成各界关注焦点,屡遭动保团体的抨击,并一再呼吁放归自然,但因为部分信徒直言涉关该村风水生死大事,不愿野放,虽然一再斥资整建地下室海龟饲养环境,仍引起外界挞伐不断。

直到今年6月底到7月初,大义宫饲养的8只海龟有3只突然死亡,来自外界抨击的压力更大。最后庙方考虑到时代不同,加上也欠缺专业养护技术,最终决定放手,把剩下的5只海龟全赠与给澎湖县政府,再由农渔局协调水试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先行移至海龟收容中心,在中心的户外池调养与野训生活能力。

装著卫星发报器的绿蠵龟,因接近成熟阶段,未来希望透过每6个钟头发报1次的卫星追踪,来监测是否有回来上岸产卵的行为与了解回游状况。许逸民摄。
装著卫星发报器的绿蠵龟,因接近成熟阶段,未来希望透过每6个钟头发报1次的卫星追踪,来监测是否有回来上岸产卵的行为与了解回游状况。许逸民摄。

海委会海洋保育署副署长吴龙静表示,这些海龟收养期间,都是经过水试所、澎县府和海生馆等兽医逐步专业评估,确认健康没问题,也具备在自然环境中具觅食能力,达野放标准才决定放它们回归自然。

吴龙静指出,其中2只海龟装有卫星发报器的是一只是赤蠵龟和一只体型最大的绿蠵龟。因为赤蠵龟在国内野放资料较少,另一只绿蠵龟则因接近成熟阶段,未来希望透过每6个钟头发报1次的卫星追踪,来监测是否有回来上岸产卵的行为与了解回游状况。

海洋保育署在海龟背甲上安装卫星发报器。澎县府农渔局提供
海洋保育署在海龟背甲上安装卫星发报器。澎县府农渔局提供
大义宫饲养的海龟体型都不小,因此需动用吊车来吊放。许逸民摄
大义宫饲养的海龟体型都不小,因此需动用吊车来吊放。许逸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