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中山大学开发创新绿色整治技术,协助国内污染土地之整治复育工作,加速后续活化再利用及开发。甫荣获教育部第66届学术奖的中山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讲座教授高志明,其团队研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处理绿色整治技术及生物复育药剂,使业者整治成本降低至少五成,并避免产生二次污染,可兼顾经济和效益。高志明团队所开发的相关技术,目前亦成功应用在半导体科技大厂绿色整治,复育活化污染土地。

「土水污染整治工作动辄数千万,若无对症下药,花费金额相当可观」,高志明指出,土水污染分三大类,包括重金属污染、石油碳氢化合物等油品污染,和如干洗业、制造业、金属表面处理业等产业使用的含氯有机溶剂污染,业者须按法规整治,但要成功复育并不容易。例如前身为台湾美国无线电公司桃园厂受含氯有机溶剂之三氯乙烯致癌物污染,花费数亿元及超过20年之整治,至今仍因诸多因素而尚未解除列管。因此污染场址之整治复育工作,首先必须完成精准污染调查,掌握污染物特性及污染程度和范围,并选择适当整治工法,方能加速整治工作,达到整治目标及解除列管。

中山大学环工所讲座教授高志明团队研发绿色整治技术,成本降低至少五成,兼顾经济效益与环保。中山提供
中山大学环工所讲座教授高志明团队研发绿色整治技术,成本降低至少五成,兼顾经济效益与环保。中山提供

高志明表示,研究团队开发之绿色及永续整治技术,以生物整治、被动系统、现地处理及节能减碳概念进行污染改善,绿色整治技术对环境友善且无二次污染问题,具极高发展潜力。除了价格具竞争力,成本较国外相同技术,可降低5成以上,更能针对土水场址的地质条件、水文环境「客制化」药剂,已成功协助整治国内多处污染场址,使其解除列管,并做到实场化、模组化及自动化。高志明举例,他们曾调整药剂黏稠度,令其延长在中部岩层地下水流动快速区域的使用寿命,帮助企业节省用药量;去年起,他们与和协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生物整治药剂,协助工程顾问业者与国内半导体科技大厂绿色整治,成效获业者肯定,并达到预期目标。

高志明进一步针对含氯有机溶剂污染的生物整治技术说明,生物整治药剂的核心为开发可做为替代碳源的基质,令其可被微生物利用、强化可分解污染物质的微生物增生。以三氯乙烯为例,生物分解三氯乙烯,需透过氢离子跟氯反应结合,逐步分解为无毒的乙烯,因此整治过程要控制环境,确保氢气持续产生取代氯离子。然而,基质被生物利用后所产生的副产物有机酸易造成水质酸化,抑制微生物生产氢气,同时造成水资源污染,因此团队透过加入酸碱中和缓冲剂等手法,所开发基质可缓和因厌氧反应造成水体酸碱值降低的问题,维持环境适当的酸碱条件,逐步分解有害物质,借以达到绿色整治目的。

中山大学环工所讲座教授高志明团队研发绿色整治技术,成本降低至少五成,兼顾经济效益与环保。中山提供
中山大学环工所讲座教授高志明团队研发绿色整治技术,成本降低至少五成,兼顾经济效益与环保。中山提供

「成本降低可提高业者解决污染问题的意愿,加速环境复育、土地活化再利用,友善周边环境,免背负污染场址恶名,盼能达到民众、企业及政府三赢。」高志明表示,团队开发的技术可同时运用掺配奈米铁之药剂,使之与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沉淀物,可同时达到还原含氯有机物及沉淀硫化物之目的,以扩大整治面并降低硫化物造成的异味问题。面对重金属污染,团队开发植物萃取可溶出重金属的绿色螯合剂;在油品污染上,则开发加速土壤地下水中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和药剂,从污染场址搜集筛选分解具有可分解油品的微生物,提升油品的分解效率,并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将微生物制成易输送的菌粉,使微生物易于保存并使其寿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