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长庚医院院长赖旗俊指出,很多人会形容台湾是「交通地狱」,每年有超过20万件车祸、18-24岁年轻人占大多数,很多人在事后出现颜面骨折,如林姓艺人、谢姓歌手都经历过颜面骨折的创伤,以往颜面骨折修复手术中使用的骨板要靠医生徒手弯折、相当仰赖医师经验,但本次团队将这些经验「数位化」,透过3D列印与数位技术事前模拟,不只复位更精确,还能依据病患的需求、事前进行计划。

基隆长庚整形外科教授陈志豪指出,病患通常会因为颜面外伤造成的面部功能或外观异常,如眼球破裂、复视、咬合不正、嗅觉异常、左右脸不对称、眼部凹陷等前往整形外科就医,每年约 3 万多例,长庚医院每个月就有300多例,据长庚医院外伤中心统计,约8成颜面外伤病患与车祸相关。

传统手折骨板(左)与3D列印骨板(右)。庄宗达摄
传统手折骨板(左)与3D列印骨板(右)。庄宗达摄

针对目前的修复手术方式,陈志豪解释,一般修复手术使用的骨板是平面的,要做成立体的、贴合病患的骨骼,需要临床医师在手术中花很多时间徒手弯折,有时即使重复弯折、也无法完美的服贴在骨骼上,且依据病患的面部受损状况不同,使用传统骨板所需的时间约落在半小时到7、8个小时不等,有些病患会需要分阶段、多次实行手术。

陈志豪说,长庚团队与阳明大学生工学院院长林峻立的研究团队合作、改以3D列印技术打造的钛合金骨板取代临床医师手折骨板,透过事前模拟、以机器制作,骨板与骨骼贴服度提升40%、手术时间缩短30%,以制作时间来说,临床医师徒手弯折一块骨板需要约8分钟,以机器制作仅需要约8.5秒,若加上设计、客制化所需时间,病人今天评估、明天就能进行手术。

3D列印制作的头骨模型与骨板等。庄宗达摄
3D列印制作的头骨模型与骨板等。庄宗达摄

此外,陈志豪指出,透过3D列印打造骨板、修复面部,各年龄层均可适用,也曾经治疗过高龄90岁的病患,唯独18岁以下病患不适合使用此方式治疗,毕竟3D列印出来的骨板是钛金属材质,而18岁以下的孩子骨骼可能还在成长中,骨板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到其骨骼发展。

在费用方面,陈志豪说,目前医材、骨钉本身已获得健保给付,但由于包含客制化的技术相关费用,每块骨板还是需要约2到3万元的设计费用。

长庚医院指出,此一技术近几年已有近10篇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并获得中华民国两件专利与医材使用许可,更得到国家创新奖认可。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女医顾肠病毒儿「我去了半条命」 酒精杀不死!她教2招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