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3至2022年之食品中毒案件统计,每年5至10月份为国内细菌性食品中毒发生之高峰期,在潮湿炎热的环境下,食品致病菌如肠炎弧菌、沙门氏杆菌等容易丛生,倘生食或未彻底加热后食用,就可能发生食品中毒,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症状。

国人饮食习惯趋于国际化,经常食用生菜沙拉、生食海鲜(如生蚝、生鱼片、鲑鱼卵及凉拌生虾等)、美乃滋(沙拉酱)、提拉米苏及溏心蛋,甚至在热腾腾的白饭上搭配一个生蛋黄等等,为了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之风险。

食药署食品组副组长郑维智提醒,不管是肉类、水产品或是即食蔬果,调理食用前均应彻底洗净,可预防相关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烹调前后也应洗净双手,并将生、熟食使用不同器具分开处理,容器具于使用前后应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且食材应充分加热后再供食用,尤其烹煮贝类时,当壳张开后,应该再多加热一段时间再食用。

夏日炎炎,郑维智表示,食物没有立即吃完一定要放冰箱,但也别放到两、三周,冰箱只是让细菌滋生比较慢并非不会孳生细菌,所以仍要尽快食用完毕。不论于何时何地供膳或用餐,都要遵守预防食品中毒之五要「洗鲜分热存,要落实」及二不「山泉与动植,不采食」原则。

倘若发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时,应尽速就医,并配合卫生单位调查,以厘清食品中毒发生原因。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藏寿司已4起疑食物中毒 食药署明起稽查全台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