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会中,性平协会秘书长韩宜臻指出,现行国小实施的性教育存在三大问题,首先是课纲与教科书,和联合国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的指引存在落差。韩宜臻表示,全面性教育所要求的核心概念「性与性行为」与「性与生殖健康」出现的次数都非常少,且呈现方式也不符合全面性教育的精神。

第二是国小教师教授性教育时面临多方压力,有59.79%的老师担心来自家长的压力、13.88%曾实际被要求避免教授某些主题,且有超过四成的教师在教授性教育时会觉得不自在。许多老师更直言,如果因为教性教育被家长投诉,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心力处理,因此索性选择不教。

此外,有59.52%的老师认为缺乏性教育的教材、教案等教学资源,50.8%则认为授课时间不足。

另外,韩宜臻也说,提供给教师的性教育资源与支持不足,61.7%的老师于师培阶段不曾接受相关训练,54.9%于在职进修阶段不曾接受相关训练。两者交叉比对,也有将近四成的老师,在师培与在职进修阶段都不曾接受性教育相关训练。

国小教师纪孟均则表示,目前国小性教育除了时数与教材不足,内容也只能著重在课本中的生理及卫教知能,对于性、情感或多元性别的议题,无法开展出更接近学生经验、真实世界的课程。

纪孟均也坦言,有心推动全面性教育的老师,经常面临来自学校及家长的压力。

励馨基金会倡议专员刘思伶说明,国中的「健康与体育领域」每周安排3节课,健康教育与体育的时间分配以1:2为原则。然而,国中端的性教育落实情况却与相关规范有落差,国三的健康教育课程经常被调动、借课,且不同县市乡镇的缺课情况更为明显,显示性教育的落实存在城乡差距与不平等。

东吴大学社会系学生卓暐凯也分享自身经验,他表示,目前接触到的性教育经常以性剥削、防治教育为主,缺乏对于情感关系、多元性别的讨论。若学生谈恋爱,老师给的建议通常会是分手,进而阻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学习与他人相处、探索自身感受的机会。他建议,教学内容应积极融入全面性教育的方针,且情感教育要能回应学生的经验与问题,才能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具备处理感情的能力,并拥有正确的认知与观念。

教育部督学王明源则回应,教育部已经将全面性教育的八大核心当成各级学校的推动重点,且国家教育研究院已在课程手册中增列全面性教育的说明,以此作为教师教学、教科书出版的参考。另外,教育部也委托高师大性别教育研究所学者发展教学指引。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