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二手的乐高积木要两块钱,但我们的集应庙模型是无价的!」带领学生完成任务的黄小萍说,盖出集应庙的积木,是公益募集而来的二手积木,是颗颗皆眼泪的积木,这些二手积木,有的是小朋友从《冰雪奇缘》艾莎的城堡上拆下来的,有的是阿嬷捐出孙子童年的玩具,捐赠积木的阿嬷说,她的孙子已到美国,捐给学生们制成集应庙,以后到庙里拜拜,就好像见到孙子。
出身教育世家的黄小萍原本打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建筑学位,却因家中变故而中止。走入教职后,她持续自我进修,有一次参加建筑史与文化资产研究工作者凌宗魁的工作坊,受到课程启发,诞生了积木建筑的历史课。
黄小萍的积木建筑的历史课,从探究文本延伸出动手实作,前半段上台湾早期历史,后半段则用乐高积木,把历史建筑拼筑起来。这样的课程曾受到不少批评,质疑学生玩乐高会让整堂课变得吵闹,也质疑乐高积木很贵。不过,黄小萍反倒认为,这些质疑都成为解决课程设计最好的题目。
黄小萍带著学生举办公益活动,用互换、交换的方式,募集到各界的二手乐高积木,再让学生把一步一步踏查的历史建筑,转化成乐高积木拼筑的模型。这些复刻的百年历史建筑,不只是单单的模型,更包含学生双脚走过的足迹、抚墙细细纪录的街廓,以及双眼亲自见证过的深刻感动。
「人们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罗马式建筑、庞贝古城,连废墟你都觉得漂亮,台湾的庙宇建筑、日式建筑,甚至荷西时期留下来的建筑,大家却没有用深入的眼睛去发现美感。」黄小萍在课堂上,把书本上的历史教材立体化,拉出一条台湾历史兴衰的发展史,让孩子在看到一栋历史建筑时,便能从台湾的历史发展轴线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看见旅人口中传诵的台湾建筑之美。
然而,黄小萍的积木建筑历史课也不是一帆风顺,例如,二手积木靠募集而来,当募不到积木时,计划就得暂停,且每颗积木砖颜色不同,组合颜色也不对,又不是精准的建材,学生得在受限的框架中,尽力发挥想像力与设计力。
另一个困境是师生们没有固定的教室,学生不时要跑班上课,有时拼筑到一半,就得换教室,让黄小萍戏称「我们是游牧民族,移积木而居。」后来,黄小萍想为学生盖一间教室,因此向教育部申请经费,最终把39年历史的会议室,改造成缤纷多彩的「积地」,学生的积木作品也有了典藏与展出的场域。
黄小萍说,学生的想像无垠、没有边界,透过课程可让学生重新看待自己的家乡、重新认识自己。她也强调,要从永续的角度来看待文化资产的保存,找到自己从何而来,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这样的认知,能保护好自己的家乡,相信百年以后,处处都是文化资产。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