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报导,非洲国家坦尚尼亚的桑吉巴岛(Zanzibar)近日发生食用海龟肉后中毒意外,酿成8名儿童、1名成人死亡,另有多人住院。

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今天接受媒体联访表示,没印象台湾过去发生过类似事件,不过查询国际文献发现,早在1697年法属玻里尼西亚就发生过食用海龟集体中毒事件;「海龟毒素」除具有神经毒性,对人体多个器官也都有毒性,中毒状况可分为3个等级。

第1级会在食用后几小时到4天间发作,症状仅肠胃道不适、头昏、冒汗、口腔疼痛等,1周内可恢复。第2级可能在1到2天后发作,症状包含嘴巴发炎、讲话不清楚,食道或胃可能有溃疡,此外还有昏睡、肾脏衰竭、电解质异常等,患者会痊愈,但需要约3周时间。

杨振昌说,最严重的是中毒后1到3天才开始有症状者,可能有昏迷、器官衰竭情况,且肾脏、肝脏、呼吸、电解质都可能出现异常,死亡率可达65%到100%,就算活下来,也还会有四肢瘫痪等后遗症。

海龟毒素无解毒剂,杨振昌说,仅能给予症状治疗或支持性疗法,中毒事件又常发生在医疗资源比较不充分的地方,病人无法及时得到好的治疗,或有人可能一开始不以为意,再送医时就太晚了。

国内曾发生的海洋毒素中毒事件,杨振昌指出,包含河豚毒素、热带鱼毒素、海葵毒素、麻痺性贝毒等。其中去年底河豚中毒事件引发关注,多年前国内还曾发生食用贝类西施舌中毒,另外也曾发生有民众吃海鱼中海葵毒素导致1人死亡。

杨振昌说明,这类毒素都是神经抑制毒性,会造成神经肌肉麻痺;其中河豚毒素可能导致呼吸衰竭,但若及时插管治疗,24小时后就会逐渐恢复,整体死亡率约10%左右;其余则多是肠胃道与神经性症状,但神经性毒性较低,不太会造成呼吸抑制,死亡率较低。

对于上述海洋毒素,杨振昌说,都是热稳定毒素,即使高温烹煮也没用,又多与海中蓝绿藻有关,会有季节性变化;过去中毒事件常见是用自己钓、自己抓的海鲜造成,若是食用正常捕捉、在市场上贩售的鱼类,中毒机率非常低。(中央社)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事故瞬间曝光!康桥校车翻覆增至18人送医 校方紧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