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财表示,假性地震也称为「心因性震颤」或「心理震颤」,意指在没有实际地震发生的情况下,个体感受到地震,这种现象通常与心理因素有关,比如极度焦虑、压力或恐惧。
他说,民众可以透过观察周围环境、人、物的反应,或查看地震报告和新闻来确认,若多次感受到地震,而周围环境和他人未有相应反应,则为假性地震。若经历假性地震时,应确认自身是否正处于高度焦虑、压力或恐惧的状态。
杨聪财指出,若产生假性地震,在「感觉」地震时,可能伴随强烈焦虑或恐慌感,身体可能出现头晕、心悸、震颤等症状,这类情形可能与心因性反应有关,而非实际物理震动所致,也可能是对于环境感知出现偏差,错误地感觉到周围环境在晃动。
他提醒,假性地震的好发族群,包括,有极度焦虑、恐慌症的人,或是曾经历过地震,并对此有心理创伤的族群,可能更容易感受到不存在的震动。此外,若长期处于压力或紧张状态,也可能出现类似的错觉。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避免LINE被盗帐号!你应该「关闭」这6项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