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委员会今年启动以「船」为载体、「出航」为核心架构的「复振航海文化力」计划,为促进各界响应,除透过「促进地方政府推动海洋事务」从海洋艺文活动与海岸聚落发展的角度切入,亦借由「海洋文化领航计划」与「海洋文化老照片、老影片影像展征集及展览计划」征集民间团体、学校与社教机构参与海洋文化的影像纪录、知识建构与技艺传承实践。

海洋委员会表示,海洋是通往世界的道路,舟船是海洋文化重要的载体,舟船航行蕴含海洋文化轨迹,若要持续驱动国人向海洋发展,知海、近海、进海,就必须从传承做起,从生活中实践。台东县兰屿乡朗岛社区发展协会以部落的拼板舟为龙骨,构筑起达悟族人从生活美学、宗族情感、传统知识、造舟技艺、海洋信仰、渔耕并济到歌谣文学的岛屿世界,所造的不只是一艘十人大舟,更是连结过去与现在,横跨世代与情感的纽带。

热门新闻:高雄市定古迹武德殿百岁生日!恢复剑道空间逾20年 古武道演武迈向下一个百年

达悟族传统渔法以手做鱼线捕捉底栖鱼类的「传统鱼钩钓」。身穿传统服饰的施清屿耆老 简齐儒教授提供
达悟族传统渔法以手做鱼线捕捉底栖鱼类的「传统鱼钩钓」。身穿传统服饰的施清屿耆老 简齐儒教授提供

台东县兰屿乡朗岛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谢明智表示,对于达悟族人而言,飞鱼的捕捞是双船围网,传统上至少须二艘拼板舟的作业才算完整;但兰屿朗岛部落自从民国80年代后,已超过20年未见这样的传统渔法,因此今年6月8日的「飞鱼季划大船:两大船围捕飞鱼」别具意义。部落族人将舟船划进大海,双船同心协力张开围网,再由族人下海驱赶鱼群,直到完成捕捞作业。

传统鱼钩钓则是另一种捕鱼技巧,这种渔法没有钓竿,而是划著船,用手做的鱼线,以八脚鱼为饵(小章鱼vaziwan),在海上捕捉底栖鱼类,这考验著族人对海流的掌握及对渔场的认识。这些渔法并不容易,若无传统知识与经验的累积,是很难成功让鱼「吊线上钩」的。

从做中学,由老经验的船团成员现场教导航行与飞鱼捕捞知识。简齐儒教授提供
从做中学,由老经验的船团成员现场教导航行与飞鱼捕捞知识。简齐儒教授提供

Sira do liaod船主暨渔团团长郭和平表示,身体力行是传承达悟族造舟技艺与航海智慧不可或缺的环节,他自小与父亲一同上山取材,很多知识都是先用眼睛学,随著岁月增长慢慢领悟,比如辨识树材、船板塑形与削磨船身,都须长期累积知识及经验。 

海洋委员会表示,在兰屿朗岛部落,围绕著拼板舟制作、祭仪与捕捞的各项工作,均串联著老、中、青三个世代。从去年开始的拼板舟选材制作,今年下水前的吟唱祝福,3月19日举办的下水试航仪式, 6月8日举行日间的合作捕飞鱼活动,都是经过世代分工,由整个部落齐心协力完成的,透过这样的行动,让部落的年轻世代从做中学,承袭族群的海洋文化。7月13日以拼板舟下水航行手钓底栖鱼的活动,目的便是透过实战经验,将乘载著原住民祖先智慧与永续共好的传统渔法,以鲜活的生命力传承下去。

飞鱼季两艘大船合作捕飞鱼。简齐儒教授提供
飞鱼季两艘大船合作捕飞鱼。简齐儒教授提供

担任本计划行政顾问的国立台东大学简齐儒教授表示,本次所造的拼板舟是部落公船,也就是俗称的白船。结合朗岛部落新建的拼板舟,并且邀请传统渔团的大船师傅,前来指导,号召更多年轻人投入传统的造舟技术,造舟过程部落青年亲身了解斧头的施力点、船材的选择、祈语的意涵,自然传承传统知识与技艺,凝聚渔团力量,落实达悟族人的文化复振。

为推展「复振航海文化力」,海洋委员会目前正举办「海洋委员会海洋文化奖」推荐提名,期能从人出发,发掘在相关领域默默耕耘的人们,树立海洋文化维护、保存及发扬之重要典范,从海与文化交叠的视野中,以人为本,建构出台湾的主体性。欢迎国内相关机关(构)、文化艺术法人及团体踊跃推荐杰出人士参与。参选规定及推荐报名书表,可至海洋委员会官方网站/最新公告(https://reurl.cc/WxMb79)下载。

飞鱼季两艘大船合力张网围捕飞鱼。简齐儒教授提供
飞鱼季两艘大船合力张网围捕飞鱼。简齐儒教授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北捷车班休息室搜出大麻、摇头丸! 员工称「捡到的」警全面采尿送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