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A(The Bridge Art)⾃成立以来,致⼒于成为艺术家与品牌之间的桥梁。过去五年,TBA已有超过2600位艺术家会员,并在全台100多间艺⽂空间与店家举办展览。2021年起,TBA开始扩⼤多元艺术发展,协助超过100位艺术家与各类品牌联名,举办了累积超过800场展览。今年,TBA正式改版为线上整合线下的全球艺术品买卖平台,持续推动艺术接轨国际并走入⼤众⽣活。

TBA携手10位台湾艺术家透过⼆次创作形式重新诠释cama café的IP⾓⾊_IP创作组图。业者提供
TBA携手10位台湾艺术家透过⼆次创作形式重新诠释cama café的IP⾓⾊_IP创作组图。业者提供
艺术家连攸如x《浮妹》(浮豆) 作品(右)于cama cafe’南京松江店展览。业者提供
艺术家连攸如x《浮妹》(浮豆) 作品(右)于cama cafe’南京松江店展览。业者提供

这次与cama café的合作,象征著TBA不断创新的精神与使命。而「cama Beano & Friends彼诺与伙伴们」是以品牌引以为傲的手工挑豆为灵感,将挑豆过程中会遇到的瑕疵豆转化为可爱的IP角色,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消费者更易于亲近与理解。品牌代表Beano及其9位咖啡⾖好朋友们,透过10位艺术家的⼆创,以他们独特的想像⼒和才华为cama café打造了⼗款⽣动的⾓⾊形象。

《Beano》by 艺术家 宁芮洁。业者提供
《Beano》by 艺术家 宁芮洁。业者提供

April T Lin的《圆圆》(圆豆)呈现了⼀位可爱的⼩公主,随时准备闪亮登场,为世界带来美好祝福; Roy Siao的《洞洞》(虫蛀豆)创作了焦虑兔Kebichu,⾝上融合洞洞元素,反映情绪挣扎的⼀⾯;Tader的《酸酸》(酸豆)以社恐创作者为灵感,表现了创作者在创作时的细腻与独特;宁芮洁的《Beano》呈现了Moi与Beano黏在⼀起的情景,共享咖啡时光,象征著真挚友谊的温暖;廖堉安的《英菌》(霉豆)则以怀抱著压⼒和无⼒态度的霉⾖先⽣,透过吸猫疗愈⼼灵;洋介的《⿊克》(黑豆)将嘻哈摇滚天使带入⾓⾊中,翅膀、电吉他代表著⾳乐与⽣命⼒;细川Lily的《阿卖》(裂⾖)展现了裂痕中的坚强与奉献,以及经历烟火洗礼后的闪闪发亮;连攸如的《浮妹》(浮豆)则以敏感叛逆的⾓⾊形象,展现了希望与纯真的⼀⾯,寻找著同理伙伴;陈来福的《⾙弟》(贝壳豆)与海贼王-鲁夫结合,象征著多元⽂化与梦想精神的融合;鲑⿂⼦的《象⼤》(象豆)以吃货的形象,展现了可爱与享乐的⼀⾯,让⼈不禁为之⼀笑。

《圆圆》圆豆 by艺术家April T Lin。业者提供
《圆圆》圆豆 by艺术家April T Lin。业者提供

TBA 艺术平台将继续致⼒于推广艺术,让艺术不仅存在于画廊与博物馆中,更融入到⼈们的⽇常⽣活中。近期于25间台北市咖啡厅举办之「艺术走走」艺术家个展,其中便有5间为cama café门市及豆留系列旗舰店。此次活动也特别感谢全台最大手作才艺品牌-米特才艺中心与NU服饰支持赞助。喜爱cama Beano & Friends彼诺与伙伴们快出门走走,到各处门市发掘它们迷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