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芬郁说,过去交通单位依「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号志设置规则」,以1公尺1秒的步行速度计算绿灯时的行人通行秒数,学童众多地点则使用0.8公尺1秒;大里区德芳南路是宽度40米的计划道路,以实际车辆通行的宽度约36公尺计算,依设置规则至少要36秒,学童众多地点则需45秒。

不过,张芬郁实测德芳南路5处路口的行人通行秒数,发现永隆路口、永大路口25秒、大里路口30秒、中兴路口33秒、大元国小旁的现岱路口36秒,只有国光路口的73秒达标,对行人较为友善,其他均明显不足。

张芬郁检视德芳南路5处路口,发现多数行人通行秒数均不足。张芬郁办公室提供
张芬郁检视德芳南路5处路口,发现多数行人通行秒数均不足。张芬郁办公室提供

75岁的张姓民众表示,从大里路要穿越德芳南路,30秒的时间根本来不及,他自称有运动习惯仍健步如飞不受影响,但看见和他年纪相近或更高龄的长辈都来不及走过路口,希望行人通行的秒数多一点,让长辈可以从容穿越。

张芬郁表示,为因应高龄化社会,高雄市早在2017年开始就针对年长者常出没的路口,检讨调整秒数,目前已有630处路口秒数调整为0.8公尺1秒,如40米宽的道路,过去设定行人通行时间为40秒,现在调整为50秒;交通部公路总局也推行省道人本示范路口,将行人号志的合理秒数订为每秒步行0.8公尺。

市府在部分路口设置人行庇护岛,供无法在秒数内通过路口的行人暂停。市府提供
市府在部分路口设置人行庇护岛,供无法在秒数内通过路口的行人暂停。市府提供

另外,台北市透过AI影像辨识,侦测行人通过路口剩余秒数较少时,会自动增加行人通行秒数,或透过按压行人触动按钮延长行人绿灯秒数,或是行穿线退缩增建庇护岛或行人专用时相等,都是让路口更安全的方法。

张芬郁要求交通局必须全面检视路口行人通行秒数设定,此外,交通局目前在70处路口建置行人早开时相,在车用绿灯亮起前,提前3至7秒供行人穿越马路,但有驾驶人尚未习惯,看见行人时相变绿灯就往前冲,除了危险也恐怕压线违规被开罚单,提醒驾驶人务必多留心号志变化。

台中市交通局表示,路口号志时制计划是依各方向车流量、转向量及道路几何条件宽度、最短行人通行秒数等因素规划分配路口秒数,目前设计秒数虽合乎规范,但因应民众需求,交通局将全面检视各路口状况,规划透过增设庇护岛与调整号志时制,让行人可分两阶段穿越路口,或借由路口宽度缩小,让现行的绿灯秒数可纾解车流,亦兼顾行人需求。

交通局表示,为改善行人通行安全,交通局持续检讨道路行人设施,目前已设置行人专用号志(小绿人)1901处、行人专用(早开)时相287处、庇护岛177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