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安倍是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为洗刷第一次被评为执政无能,上任后卖力演出。2013/2/22到美国智库CSIS演讲,劈头就是Japan is back,展示奋发雄心,隔年初在Davos世界经济论坛,发表Japan’s New Dawn(总理府中文译稿是「新的日本展望与新的理想」),勾画日本经济蓝图,从筹办奥运、电力能源、医疗产业,谈到区域经济整合、税制改革,从此安倍经济学一词不胫而走。

两个月后陈冲在报纸专栏曾有一篇「安倍的第四支箭」,指出安倍想在国会推动公司治理,是高难度工作,因为业界阻力不小,尤其自民党主要金主「经济团体连合会」(简称经团连),私下都在串连反对。

2015年底,日本学界整理一年多来安倍公司治理的三项成就,所采方法是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有国会修法,也有行政指导,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Davos会议后,日本即在内阁会议上决定引进日本版的Stewardship Code,2014/2/26由金融厅公布股东责任守则,主要要求机构投资人(专业投资人),积极参与股东会决策,揭露投票情况,以自发自律方式,认真参与公司治理,剑及履及的速度,令人耳目一新,事实上,机构投资人也纷纷响应。

其二,2015/3/5由东京证交所发布公司治理规范,主要参考OECD范本,最有趣的是,要求Crossholding(交互持股)股东,说明持股目的与理由,对许多用交叉持股巩固经营权的公司,产生警惕,压力不小。

第三,2015/5/1在国会修正公司法,配合东京证交所增设两位外部董事(日本称社外取缔役,即独立董事)的内规,在公司法明定外部董事的条件,这对许多大型会社,相当震撼(尤其是规定外部董事必须过去10年内不得在公司内执行职务)。

陈冲表示,从公司治理的推动,可以看出安倍的手腕细腻又高明,而且愿意将资源及精力用在公司治理,表示此人还是相当有理想。安倍遇刺后,各方评价,有誉有毁,前些日子,遇到几位外务老兵,听闻一些事迹,觉得安倍还是粗细兼备,考虑周全。

2011及2012安倍曾两度访台,虽仅是众议员,但毕竟是前首相身分,据说他下机原拟即拜访李前总统,外交人员觉得不妥,安倍遂提出先至忠烈祠(规格不下日本靖国神社)祭拜,再进行其他拜会。

某日白天行程结束,晚间有政党人士邀叙,安倍对外交部接待人员表示需休息,然后自行搭乘计程车前往,事后有人责怪外交人员失礼,其实在此情况,续摊如有东主,理应自行派车接送。不过这些小事可以看出,安倍心思细腻,无怪能推动前人不易推动的公司治理。

陈冲认为,公司治理对政治人物,不是大事,但对个别公司、甚至对整体资本市场,尤其在ESG时代,则是大事。国内政治人物,如能在提升公司治理方面,略尽绵薄,(例如,举手之劳的公股事业治理)那就功德无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