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杂志Duopoly hurts consumers and retailers(双头垄断损及消费者与店家)的标题,谈到国际信用卡组织利润丰厚,相较台湾却仍无自有品牌信用卡,陈冲不免感到有点感伤。
V及M两家不仅占全美交易3/4,也是全球获利最高公司(净利率达51%及46%)之一,这些信用卡平台,主要收入是抽取交易金额的2至3.5%,尤其在美国几无上限,不似欧盟有0.3%法定上限,或像中国电子支付约在0.1%。
这些经由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透过转嫁,就有经济学人所谓「损及消费者与店家」之说,这中间又以用不到各种优惠计划的低收入家户,负担最重。
前些日子,十年前引进签帐卡费用上限的美国参议员Richard Durbin,又提案立法Credit Card Competition Act,并获得跨党议员支持,希望店家对信用卡平台有选择权,其中一家又必须是小型组织。结果如何,各方角力下,尚无定论,但表示信用卡平台的暴利,已成众矢之的,陈冲认为,非信用卡的支付终将抬头。
陈冲指出,人类是经济动物,有商业活动,就有支付,大至国际贸易,小至零售交易,从互易到跨国货币的结算,都涉及支付,加上数位时代来临,科技使支付更快速、更安全、门槛更低,也更容易达到去中介化(Disintermediation) 的境界,无卡片、跨通路的支付,甚至结合数位货币,都应该是水到渠成。
支付衍生的问题,千丝万缕,由赊帐到签帐单、由签帐卡到信用卡、由卡片到无卡(app-based),他认为未来如有CBDC或是DCEP(央行数位货币),日常生活的支付,必将有重大改变。
中秋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发表谈话,要在数位时代「钱同币、币同形」的基础上,实现数位人民币与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消费者更可「一码通扫」,目前正推动加载智慧合约方式,完成订制化支付,如此普惠金融的发展,又将是另一番景象,陈冲提醒,中央银行、金管会幸勿以为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