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荣近来特别专注台湾未来发展与企业永续发展,他认为,过去台湾已是全球3C产品物质文明的主要贡献者,期待未来在精神文明领域,台湾也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台湾的定位就是全世界的朋友。

针对永续,施振荣表示,创新竞争力、人才发展都很重要,而高科技业随时在动态变化,公司的转型再造竞争力更是重要。他以自身提出的王道思维强调,领导者必须创造价值、平衡利益才能确保企业永续。而企业更该从一开始就把ESG放在心上。

由于地缘政治兴起,活动中主持人安迪也问到,台湾与美国矽谷、台湾与中国间的商业往来,以及美国近期半导体政策对台湾、美国乃至全球未来影响。

施振荣不讳言,台湾约70年代时从美国获得科技技术,如台积电30多年前发展到现在,不仅是一线厂商,技术还做到世界领先,且延续晶圆代工服务,从垂直整合到分工,专注制造工艺,并支持IC设计或系统公司,更以微处理器为基础,让电脑运算力发挥,造就台湾成为自己口中的「创新矽岛」(Si-nnovation Island)。

他还回顾这40年来,台湾与矽谷合作是很重要伙伴角色,让科技产品普及化且更便宜,「台湾与美国矽谷合作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而对于两岸商业往来,施振荣说,台湾约30年前缺工,很多厂商西进包括电脑等产业,也因为中国有台湾这个好邻居,也让他们被称为世界制造基地。而现今中国市场大而能加入世界市场,台湾过去依靠中国人力支援,为全球需求提供服务,这种商业关系还在持续。

不过,他也直言,已有很多台湾公司到东南亚寻找替代方案,如宏碁在早期就在东欧与拉丁美洲跟其他地方建立了制造基地,也因此,宏碁让供应链多元化,可用更快速的供应链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美国不断祭出对半导体新政策,也继续推动产业落地美国,安迪也关心台湾产业发展是否因此受限,或美国半导体业反受冲击。

施振荣分析,台湾制造业客户涵盖海外全球,美国是最大客户,为满足客户需求,生产链服务贴近客户所需,可以做到更好的服务。但他点出,美国生产半导体晶片成本高于台湾,尽管美国政府提供补贴,但服务客户需求与在地客户要求下,「全球分工仍是很重要的」。

「美国生产半导体是很大的挑战,不光仅是成本高,或许半导体制造人才也缺乏,这会是大挑战」,他认为,重新训练、教育美国人力也是很重要的,这可能需要5到10年时间。且在美国,人才喜欢从事高附加价值与创新工作,半导体制造是相对不容易的工作。

施振荣还说,美国就算在矽谷也缺少半导体制造人才,台湾也缺高阶人才,但培训人才是政府的责任,台湾也试著重新培养工程或科学领域学生,这是政府或领导人的责任,他们必须为长期培养买单。而所谓长期培养,要许给他们未来,给他们价值更高、更具竞争力的工作。

施振荣今年以来多次提到台湾不缺人才,是缺舞台,安迪也问及为何台湾欠缺舞台,以及亚洲新一代需要克服什么困境?施振荣强调,台湾拥有人材,特别是在科技与工程师方面,但短缺的是市场劳动力与规模。

他认为,台湾市场太小,与美国、日本等相比,企业草创时就必须想到全球化与国际化。这也是为何专注在半导体,以及在台湾专注资本密集的科技产业,发展自动化。

另外,施振荣先前创立双融域打造沉浸式体验场域,也力挺NFT生成艺术,安迪逗趣问「您真的相信元宇宙跟NFT这些东西?」,施振荣解释,因科技持续演进,如同现在大家脱离不了网路,因此方向是对的,并强调,微处理器电脑运算未来仍会是很大需求。

身为「资深」创业家,从过去创办宏碁到现在集团进入多元引擎事业发展,也提出「不冒险是最大的风险」论点,安迪最后提问更希望施振荣给新创公司一些建议,他则分享,企业一开始应冒些风险去找新的做事方式、技术,年轻新创公司或许看到机会就在眼前,但必须找到方法抓住机会,而这要透过学习、探索,并一步一脚印,否则若企业早期不承担小风险,未来就会遇到大麻烦。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粉丝团,即时新闻不漏接★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