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级知名网红「理科太太」线上课程的文案这么写:「我不是咨商心理师不能帮你咨商,但我在咨商室的另一头和自己搏斗了 100 多个小时,我想以学姊的身份,分享我的笔记,陪你走过这一段。」但负面观感又引起网友争议,她的问题到底错在哪?

线上专业讲师、职场写作老师赵晓慧指出,她自己也是卖线上课程的专业讲师,从课程产品与行销文案这两个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是「不伦不类」,由此衍生出四点失误。

(1)不符合「分享笔记」产品定位

这套课程的产品定位是「分享笔记」,如果是这样,课程内容就必须是特定人物的「经验谈」,也就是理科太太接受心理咨商的过程中,从治疗到痊愈的故事,以及她的前后转变、心路历程。

但从课纲的设计来看,并不符合「分享笔记」产品定位,看不到她个人的经验谈,而是「传授」一套心理咨商的「理论」,特别是课程文案诉求「陪你从自我觉察到自我疗愈」,这就与「治疗」绑在一起了。

(2)以「学姐」自居?

只要是卖课程,你的角色就是老师,这会让伦理关系明确。她以「分享」为定位,分享二字是平等的关系,但她却用了「我想以学姐的身份」自居,这看似亲切,但其实很官腔官调,具有很强烈的支配性从属关系,她在上位,对于听课的学员给予指导。要切合「分享」二字的平等关系,比较适合的措辞是「我想以过来人的身份」。

(3)不宜把课程当疗程

「分享笔记」当然也可以是理科太太对「心理咨商理论」的个人化学习及应用心得,但矛盾的地方是,她的课程文案又夹杂著指导式的「实作练习」,这就越界了!会踩到两条红线。

第一条红线,「陪你从自我觉察到自我疗愈」,字里行间释放的讯息就是「治疗」。但这一点正是外界最大的抨击声浪,理科太太并不具备心理咨商的专业资格,怎么可以主客易位,变身心理咨商师帮人做治疗?

第二条红线,「理科太太」当初是以「解说科普」表现出色而窜红,但科普是以「物」为中心的专业领域,当理科太太不具备心理咨商专业的情况下,如何驾驭以「人性」为中心的专业领域?

(4)难掩铜臭味

这整套课程涵盖「线上课程 x 提供实作练习 x 选书 x 专属社团 」,完全是「粉丝经济」的产物,这正是理科太太从神坛坠落的关键,铜臭味太浓了!失去粉丝对她的信任。

赵晓慧强调,线上课程产品要卖得动,最关键的就是顾客对你的信任感,一旦信任感崩解,一切就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