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鸿青表示,10年前讨论的主题围绕在大股东问题随著台湾的转型,我们也开始关注企业的永续发展,在研究发现,永续的企业必须有稳固的基本面,其他都是附加的,现在将聚焦在公司的竞争力,并希望通过这些报告来探讨未来的方向。

相关新闻:2024董事学会年会|向玩得好的人学习 华城许逸德:不走寻常路才能弯道超车

蔡鸿青指出,台湾GDP成长率达到6.5%,超过韩国、香港和新加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是否为昙花一现还是历史的转折点?回顾台湾过去75年经济发展,从农业岛到工业岛,再到现在的科技岛,台湾的人均GDP也在持续成长,展现经济良好的情况。若是从资本市场来看,全球资金也认同台湾企业的表现,从1.4兆美元成长到2.2兆美元,3年内成长了53%,证券化程度也达到历史新高,资本市场是企业可以利用的重要工具。

不过,台湾企业也有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蔡鸿青提到了台积电,他说明不是台积电不好,但一家独大的情况下会让数据解读出现问题,排除掉台积电等巨头之后,才是台湾经济真正的样态。蔡鸿青说明,他们分析了台湾最具代表性的100家公司,平均市值为140亿美元,略高于韩国,但我们的竞争力在全球市场上仍有待提升,而规模就是国际竞争力的依据,期盼台湾中小型企业能够跟上。

 

至于利润方面,台湾的企业表现仍不错,毛利率与净利率都超过韩国,但与日本、香港比较仍有差距,出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业在汇率变动中竞争力受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企业的生存状况。

蔡鸿青提醒,台湾的家族企业相对保守,不太愿意进行并购和融资。这在国际竞争中是否有利,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台湾企业资金状况良好,但并购活动相对较少,相对于其他国家,台湾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并购力度不够。

蔡鸿青总结,台湾企业在总体经济、汇率、利率等方面都有不错的支持,但需要加强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策略,台湾企业必须要跟标竿学习,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台湾董事学会发起人蔡鸿青。彭欣伟摄
台湾董事学会发起人蔡鸿青。彭欣伟摄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松山机场晚间停电 台电:用户设备故障已协助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