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永最新的「2024医疗科技脉动报告」(Pulse of the MedTech Industry report 2024),过去一年医疗科技产业在研发支出与并购投资方面的行动显著放缓。报告显示,2023年医疗科技产业在研发、并购和股东返还现金的资本配置中,研发与并购的比重仅占63%,为十年来第三低,远低于过往动辄七成甚至八成以上的水准。此外,2023年产业以股息和股票回购形式向股东返还的现金高达239亿美元,创下历史第二高纪录,显示成长性投资正逐渐减少,整体成长动能趋缓。
台湾的医材产业同样面临挑战。根据经济部「2024生技产业白皮书」,2023年因体外诊断快筛试剂需求消退,以及血糖检测产品库存过高等因素影响,医疗器材产业全年营收仅达1,470亿元,年增率仅2.3%,相较于过去5%至8%的增幅明显减速。国内上市柜医材公司营收也反映出类似情况,2024年前三季多数公司仅录得低个位数成长,甚至有企业出现负成长。
面对这些挑战,林世寰提出两大建议供台湾医材产业参考:
一、设备微型化。微创手术因其伤口小、恢复快,已成为医疗趋势,而支持微创手术的关键之一在于设备的微型化。例如,国际市场上已推出小型化机器人手术系统、小型胰岛素泵、微型神经刺激器等产品,成功获得市场支持并抢占精准医疗市场。在台湾,政府也积极推动高阶医材产业链建设,如工研院协助业界开发掌上型超音波扫描仪与创新微小化心脏守护贴等,携手抢攻高阶医材市场新机遇。
二、线上照护。远距医疗因应疾病即时监测需求,成为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例如,远距连网设备可用于急性中风治疗的即时会诊,或透过线上监测搜集慢性病患者的生理数据,协助医病双方调整治疗方案,提升居家照护品质。此外,针对特定族群的创新产品,如避免呼吸中止的感测枕头、针对失智症患者的健康穿戴装置等,也展现出远距医疗的多元应用潜力。
这些新兴医材产品的共通点在于朝小型化与智慧化发展,并提升患者的便利性与舒适性。林世寰指出,未来医材业的竞争优势将取决于技术的精致化与使用者体验的提升。透过人工智慧与创新技术,提供更个人化、准确的医疗解决方案,将是台湾医材业突破成长瓶颈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