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错误认知与行为,属于历史倒退、极度不科学、不理性甚至失去人性的「反教育」偏见歧视,长期以来却被合理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笔者曾亲身经历心理忧郁的痛苦状态,更是认为此风不可长,故为文整理介绍现代精神医学知识与观点如下:

一、理解现代精神医学发展历史脉络

古代的人对精神疾病不了解,社会污名化和排斥精神病患,以超自然或宗教解释及对待他们,认为他们受到神明惩罚或恶魔附身,还有灵魂脱离、犯了禁忌、冲煞、受惊、风水等众多说法,让他们接受咒术、仪式,对其施行非人道待遇,例如虐待、监禁甚至处死。

瑞典医生Felix Plater(1536-1614)是探讨人类行为偏差和精神障碍的先驱。1621年英国的Robert Burton写了当时最出名的书籍《忧郁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描述有关忧郁方面的症状,1682年英国医学家Thomas Sydenham描写了有关 歇斯底里(hysteria)方面的症状,1683年英国的Thomas Willis提出精神疾病应是与大脑有关的疾病,从此精神医疗有了现代医学的基础。然而,精神病患的遭遇也在18世纪才受到人道主义的重视。

医学人类学家凯博文(Arthur Kleiman)的研究指出,社会性的「道德破产」与思觉失调症画上等号,因此,精神病患被视为是发生危险事故的潜在污染源,更是无法善尽责任和义务的「幼稚化」族群,难达到「成人」的道德层次。如此合理化管教训练或区隔处理的正当性,但往往造成患者的自信低落。

现代医学的进步会给精神科医师更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照顾需要帮助的患者,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从事精神医疗工作应有的人道精神与人性关怀。

二、病理标签化与污名化问题

我们必须要小心「贴标签」的负向力量,有些原先其实没有忧郁症的人们,因为网路舆论暴力故意放大他们某些行为,将其病理化、污名化,反而导致出现忧郁症的症状。

卫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长谌立中曾经这样形容忧郁症:「忧郁症是一种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若是一段时间压力太大,导致脑部内分泌严重失调,身体的『保险丝』烧坏,就会跳电关机,提醒你要先避开压力来源,不换新的保险丝身体无法再运作;若忽略这样的警讯,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面对忧郁症,不任意标签化、陪伴、理解与倾听是可能的解法之一。拥有精神医学专业,同为心理医师的范乐群老师认为:「没有一个人是病人,只有这个人可能最近因为经济、家里、感情有事,造成他当机、卡住了,所以转不出来。他转不出来时,会产生身体的疾病,有时像重感冒,有时是轻感冒。」他用广播来举例:「病患来的时候,他可能是在某某频道、我们是在某某频率,我必须先把自己调到和他一样的频道,去听懂他在讲什么。」

三、身心灵的疗法多管齐下

笔者曾对重度忧郁病症的康复者进行调查访谈,曾提到目前全球在治疗忧郁症,大多停留在身体(身)与心理(心),但却缺少心灵或灵性(灵)的讨论。开始正视「身心灵」当中「灵」的角度切入医治,或是「身心灵」疗法多管齐下,或能帮助忧郁症的病友,使其突破疾病捆绑,得到心灵自由,最终恢复健康。

最后,笔者再次呼吁:请反思自己是否曾经责怪受害者,说她/他就是因为玻璃心才会忧郁症等风凉话,或任意定义他人得到忧郁症是报应等言行,请立即停止。要帮助被贴标签、被霸凌、被污名化欺负的忧郁症的病友,就别被西瓜效应(又称依偎效应,俗语为墙头草)的惯性控制,跟风使用负向标签,导致病友忧郁症恶化。总之,不对他人滥用精神医学负向标签,是防治心理疾病的基础!

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新闻网粉丝团

►壹苹娱乐粉丝团

►壹苹时尚粉丝团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壹苹新闻网》论坛「苹理」征稿须知传送门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