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今报导,据上周四(1/5)中国财新/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的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中国服务业去年12月仍处于艰难时期,各行各业历经3年严管,跨年假期已现回温征兆,如今终于盼到能够回归疫前运作的时候,不过距离真正完全恢复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今年农历新年在1月下旬到来,电影院准备迎接今年生意最忙碌的营业日,餐饮业者也卯足全力准备大拚一场,等著赚进堪比2019年春节的畅旺营收。

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大中华区首席企业事务与战略关系官陆海清(Haiqing Lu)说:「我认为,中国观光业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们没有倒下,只会更加强大。此时此刻还很难量化未来几个月的复苏程度,但我们坚信『门一旦开了,趋势就无可逆转』。」

中国春运首日,北京火车站7日有人穿著整套防护衣踏上返乡旅程。路透社
中国春运首日,北京火车站7日有人穿著整套防护衣踏上返乡旅程。路透社

相对于业者信心满满,有些经济学家选择当乌鸦,苦心警告先别太过乐观。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首席经济学家庞溟(Bruce Pang)表示,「如果COVID-19没有出现新的变异株,据其他国家的经验,『散场波』(exit wave)疫情过后几个月,消费信心会增强,消费者花钱的意愿也会上升」。

庞溟还说,这种复苏一开始只会发生于中国的一线大城,春运返乡人口把病毒带回老家或乡村地区之后,将引发感染潮,将对三线、四线城市的消费信心带来伤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去年12月29日表示,中国官方去年12月大幅削弱防控措施之际,人口上千万如北京、天津、成都等大型都会的染疫人数已达高峰。

8日自香港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旅客满脸喜悦,即使戴著口罩也挡不住大大的笑容。美联社
8日自香港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旅客满脸喜悦,即使戴著口罩也挡不住大大的笑容。美联社

路透社根据中国航班查询App「非常准」(VariFlight)数据统计,跨年假期前最后一个营业日12月30日,中国的航空业者在中国大陆执飞了8126个民营航班,比起1个月前暴增190%,与疫前航班量相较则仅达7成。

中国电影院业者也渴盼观众回到戏院,过去3年当局时不时封控,逼得业者屡次停业,往昔总能大赚一笔的过年档期成了眼前最值得指望的好日子。中国电影院售票系统「猫眼娱乐」指出,过去6年之中有4年票房最高的日子落在大年初一,包括2021年与2022年。

过去这3年COVID-19大流行期间,中国行行业业都被迫改变揽客的手段。餐饮场所人员接触频繁,成为疫情散播温床,封控期间禁止内用导致损失惨重,外送、外卖成了救命索。路透社以官方数据计算,中国餐饮业靠著网路下单的经营方式大复活,2022年1月到11月收入已达2019年同期的95%。

2022年跨2023年元旦的新年假期,中国各地已出现旅游潮。美联社
2022年跨2023年元旦的新年假期,中国各地已出现旅游潮。美联社

花旗集团(Citi)分析师在2023年年度展望指出,中国零售业今年营业额成长幅度估达11%,「消费需求的压抑因素解除之后,消费者支出很可能会出现非线性大幅反弹,尤其是服务业的花用」。

距离虎年除夕只剩2个星期,中国官员也预期各行业活动明显转趋活络。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盛光上周五(1/6)说,从1月7日至2月15日春运期间,全中国旅运人次估约20亿趟次,比起去年同期遽增99.5%,但与疫前2019年同期水准相较,仅有70.3%,依然有一段差距等著补上。

日本东京成田机场一批来自北京的旅客,排队等候进入采检区。路透社
日本东京成田机场一批来自北京的旅客,排队等候进入采检区。路透社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要求陆客提供阴性证明入境非歧视 美官员:陆客也可在美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