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骂人有一定的潜规则,指名道姓、发动多报多刊火力全开、用文革式的语言开骂,那是最高级别,已故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享受过此等殊荣。

其次,是虽然指名道姓,用语狠辣,但并未发动全党宣传机器,美国前国务卿庞皮欧(Mike Pompeo)攀登过这个高点。至于最低层级,不指名道姓,用「某些人」、「某些国家」代替,这样的例子就太多了

中国对美国开骂的人及场合很多,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最常见,以中共中央外事委办公室主任、或外交部长的高度开骂,也是有的。但以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的中共政坛最高位阶,点名「美国」、而不是「某些国家」,确实如外媒引述的观察家所说,是第一次。

习近平在6日的讲话中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给我国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如果习近平的点名批判,象征著中国对美国的「定性」已经向上提升一个台阶,那么,在习近平之后发言的中国新任外长秦刚,则明确指出了双方关系恶化探底的关键。

中国外长秦刚。美联社
中国外长秦刚。美联社

秦刚在之后的一场记者会中说,「美国对华认知和定位出现了严重偏差,把中国当成最主要对手和最大地缘政治挑战」,秦刚并用生动的比喻说:「第一粒钮扣扣错了,导致美国对华政策完全脱离了理性健康的正轨」。

秦刚所称的「第一粒钮扣」错误,指的是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定性,但横亘在当前中美关系的主要发展障碍,可能是顺之而下的「第二粒钮扣」。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上任后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讲中就已经表明,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基本框架,是「应该竞争的时候竞争,可以合作的时候合作,必须对抗的时候对抗」,此后美国官员在阐述对中国政策时多依循这个调性。这是「第二粒钮扣」。

根据美方的逻辑,美、中两国虽然意识型态立场各异,在一些问题上难免对抗,在另一些问题上难免发生竞争,但这都无碍双方在彼此有利、可以合作的领域继续合作,所有问题是分开看待的。但根据中方的逻辑,合作是一种筹码,是用来交换双方在对抗、竞争领域的缓和。

这一逻辑差异在运作实践的结果,中国指责美国不断污蔑中国、搞脱钩断供、借口国家安全打压中国企业、在中国周边组建各种反华小圈子,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竞争。对美方的逻辑,秦刚在前述同一场记者会中就说,「要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办不到」。

在中方看来,如果两个大国处于激烈竞争甚至对抗状态,怎么还能进行合作呢?此外,「竞争」和「对抗」的界限模糊,实际操作中如何区分呢?美方对此的解释,则是美国寻求与中国的「竞争」,不是「冲突」。

可以想见,双方的政策逻辑如果不变,美国对中国的对抗认知如果不变,习近平对美国的点名批判可能只是第一步,中美关系陷入向下螺旋是大概率的事。(中央社)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解放军宋慧乔」现身 九头身美女飞官驾驶最先进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