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国民兵泰谢拉(Jack Teixeira)涉嫌在社群平台Discord的聊天群组泄露机密文件,今天被正式起诉。

《华邮》报导根据其中一份文件,美国情报机关将今年初飞越领空的那颗气球称为「柯霖23号」(Killeen-23)。美方在击落气球一周多之后,仍辨识不出气球上的大量感应器和天线。

另一份最高机密文件描述,有一颗气球飞越美国航空母舰打击群,这起事件从未被报导披露,另有一颗气球坠落在南海。

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制作的这份文件日期标注为今年2月15日,即美军击落柯霖23号的10天后。

美国今年2月击落中国间谍气球。资料照片
美国今年2月击落中国间谍气球。资料照片

文件内容包含政府对柯霖23号,以及数年前的2颗气球「巴尔杰21号」(Bulger-21)与「阿卡多21号」(Accardo-21)迄今最详尽的评估。从文件看不出巴尔杰21号与阿卡多21号是否即为上述飞越航空母舰打击群和坠落南海的那2颗气球。

文件提到,巴尔杰21号装有精密监视设备,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5月环球飞行。阿卡多21号也装载类似设备,以及一个有薄膜内衬的万向感应器。

不具名的美国官员说,政府通常按照字母顺序替这些气球命名。取名的灵感似乎来自著名罪犯,例如黑帮分子阿卡多(Tony Accardo)、巴尔杰(James Whitey Bulger)和柯霖(Donald Killeen)。

情报分析师替一些看起来像是柯霖23号的细部照片作注解时,评估这颗气球可产生足够能量来运作「任何」监视及侦察技术,包括一种能夜视并穿透云层和浅薄材料的雷达。

美军自大西洋回收气球残骸。资料照片
美军自大西洋回收气球残骸。资料照片

有气球飞越美国航空母舰打击群一事,势必会在美国国会引发质疑。在野的共和党人先前就以侦察气球为题,指责民主党籍总统拜登没能吓阻中国刺探情报。

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DNI)均不愿置评。

根据另一份拦截通讯制作的文件,侦察气球于今年1月底入侵美国领空,可能让中国政府一些部门措手不及。

文件评估,关于气球入侵美国领空的情资,可能仅在中国军方内部少数人之间垂直传递,而中国军方对于侦察气球计划又欠缺「高层强力」监督;文件还提到,中国政府内有些人认为外交部回应失当,以致危机「被大肆渲染」。

密件显示美国截至2月中旬,对击落的间谍气球之性能,所掌握的情资都还不足。资料照片
密件显示美国截至2月中旬,对击落的间谍气球之性能,所掌握的情资都还不足。资料照片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文件未提及的部分,这反映了政府可能至少在今年2月中旬对于气球性能所掌握的情资都还不足。美国政府从大西洋回收了气球残骸,但不愿说明其中有多少酬载设备。

文件还提到,柯霖23号上有一个直径1.2公尺的碟形装置、数个不明感应器和一个可能是天线架的东西,但政府「没有搜集柯霖23号酬载底部的图像来分析光学感应器」。

由于缺乏气球监视性能的详细结论,令人质疑美国政府先让这颗气球飞越国土才予以击落的决定是否正确。

文件指出,美国空军附属国家航空暨太空情报中心(National Air and Space Intelligence Center)的工程师认为,柯霖23号上的太阳能板可制造1万瓦特以上电力,远远足以供给任何监视技术运作,包括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密件显示美方击落气球1周后,仍辨识不出气球上的大量感应器和天线。资料照片
密件显示美方击落气球1周后,仍辨识不出气球上的大量感应器和天线。资料照片

合成孔径雷达向地球发出微波脉冲,借此生成影像。这种方式与传统光学感应器不同,能让合成孔径雷达传回夜间影像,还可穿透云层、烟雾、表土和冰雪,也能穿透防水布等较薄的材料。

圣路易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副教授柏恩(Paul Byrne)专精遥测技术。他说,气球所能搜集的合成孔径雷达资料与卫星不会有很大差别,因此或许是装载了另一种成像系统,例如相机,才更具优势。

他也说,气球提供了一种执行监视的「有效方式」,因为气球可以取得更高解析度的资料,升空时也比发射卫星更不引人注意。(中央社)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中日韩峰会同意加强合作 视北韩非核化为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