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加州圣克拉拉市(Santa Clara)举行的华人科技社群年会,晚宴人声鼎沸。戴著黑色粗框眼镜、系著水墨图案领带的杜龙荪(Eugene Tu)站上台,全场专注。

杜龙荪是当晚活动的专题演讲者,也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的头号人物,管理3000名政府雇员和约聘人员。

30分钟的演说,杜龙荪把2/3以上的时间留给NASA,详细解说NASA自1958年以来的历史及太空任务,并著墨在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发展。

「NASA在加州有三个中心,我带领的艾姆斯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位在湾区的心脏地带...生活费很高,对找人和留人都形成挑战。」身为各项太空计划的领导者,杜龙荪心系人才,但他把眼光放得很远。

点开中心基地蓝图,他说,艾姆斯研究中心占地从最早400英亩(约162公顷)扩建到2000英亩,除了与谷歌公司(Google Inc.)为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正在此打造新校区,将进行航太工程研究,「NASA未来将更容易接触到顶尖学子」。

1964年出生的杜龙荪是NASA孕育出的管理人才,父母从台湾来到美国,他由于父亲受聘至柏克莱任教的缘故,从小生活在旧金山东湾,念高中时他成绩普通不算出色,直到进入加大柏克莱分校,课业表现才有变化。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主任杜龙荪从小热爱飞行以及研究事物运行原理,想从事飞行和研究,却成为一名杰出领导人。(杜龙荪提供)中央社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主任杜龙荪从小热爱飞行以及研究事物运行原理,想从事飞行和研究,却成为一名杰出领导人。(杜龙荪提供)中央社

由于物理和微积分特别突出,杜龙荪开始加入艾姆斯研究中心实习计划,还因投入课外活动延后毕业,但当他一毕业,NASA主动表示愿意提供他一份全职工作机会时,他却迟疑,「因为我很想继续作研究」。

NASA为留住人才,以荣誉奖学金资助杜龙荪攻读学位,他边工作边在史丹佛大学进修,1996年拿到航空学博士学位。回忆往事,他笑说:「论文题目就直接以工作成果为题,我很幸运。」

杜龙荪在NASA一待就是30多年,很早当上「计算流体力学」应用领域团队的主管,一路在NASA总部和艾姆斯研究中心,领导资讯科技、生物物理研究、探索技术等部门,2015年升任艾姆斯研究中心主任。

数十年来,杜龙荪尽其所能提携后进,他领导的团队有众多亚裔成员,他告诉中央社,艾姆斯研究中心有23%的正式雇员是亚裔,「是NASA全美10个研究中心里面,亚裔员工占比最高的一个」。

在演说最后一点时间,杜龙荪才流露包覆在强烈使命下的个人情感。他秀出儿时照片,分享孩童时期与父母回台湾探视祖父母的合影,表示虽身为亚裔但他并非因家庭压力成为一名航空航太工程师。从小到大他都对飞机有浓厚热情,并热爱研究,渴望了解万物运行运作的原理。

大学毕业就进NASA担任要职,看似学以致用也仕途顺遂,杜龙荪却说,「其实我的人生计划完全失败」。

杜龙荪在圣克拉拉市会议中心演讲,摄于4月22
日。中央社
杜龙荪在圣克拉拉市会议中心演讲,摄于4月22 日。中央社

看著投影幕上数张他年轻时与各种飞行器的合照,杜龙荪微微拉高音量:「如果你们问我,当飞行员或研究是不是我所向往的事,那肯定是;但如果你们问我,当一名管理者是不是我的人生计划,大概不是。」

看著台下数百位科技界人士和10多位等待领奖学金的高中生,杜龙荪说:「人生有计划很好,但不用太过坚持,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走上一条非原本预期的道路,他深刻体悟到,在NASA这样的机构,每个任务都需要成千上百人的团队才能完成,他说:「我才发现管理能发挥的影响力,远比我坐在实验室里来得更大。」

阅人无数的杜龙荪也为这场以人工智慧为主轴的年会下了他的注解,「未来最大的挑战,不是机器如何变得更聪明,而是人类会如何和机器互动...人类是这个AI体系中,最难理解、也是最不可测的变因。」(中央社)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呱吉翻版!「政治素人」网红进军欧洲议会 昔拍新干线逃票影片惹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