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News报导,上周发表于《科学》杂志上的报告指出,当幼年飞蝗 (Locusta migratoria) 挤在一起时,会释放出一种称为苯乙腈 (PAN) 的挥发性化合物,可以避免自己被同类吃。那些不释放这种费洛蒙的蝗虫,被吃得更频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抑制自相残杀的作用。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生态研究所的神经动物学家比尔(Bill Hansson)说,群体中同类相食的程度将保持恒定,这取决于「你身后的朋友有多饿,你身上的气味有多难闻?」
同类相食在动物王国中非常普遍。当食物短缺时,这通常是动物补充饮食的便利方式。

众所周知,飞蝗会产生数百种化合物,其中一些会排斥自己的物种。比尔和同事想看看这些化合物中,哪一种能阻止同类相食。该团队筛选了仅在群居阶段释放的化合物,其中PAN,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因为它分解形成氰化氢,先前已被证明可以击退鸟类对飞蝗的攻击。当飞蝗释放出这种化合物时,毒性会变得更高。

研究人员使用基因编辑,创造了一些无法闻到PAN的蝗虫,另一些则无法产生 PAN。

研究人员将成群的蝗虫放入拥挤笼子中。野生蝗虫自相残杀率不到5%,但在无法产生PAN的蝗虫中,这一比例跃升至30%左右。

当将50只饥饿蝗虫放在笼子里时,不产生PAN的个体,受到攻击和吃掉的次数要多得多。

闻不到PAN的蝗虫,对于产生或不产生PAN的蝗虫没有表现出特别偏好。
研究人员认为,幼年蝗虫还没有翅膀,这种化合物对它们更有用,「他们必须一直行走或是被推挤前进,自相残杀成为真正的威胁。等到他们成年时,就可以飞走」。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3个她还没她高!全球「最高」与「最矮」女性震撼同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