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一名女子搭长高铁时被后座孩童多次踢椅背,在尝试制止的过程中与孩童家长冲突,家长先打了这名女子耳光,女子再予以反击。同车一名男子怒斥小孩家长,结果乘客们鼓掌支持。

相关影片和新闻登上微博热搜,舆论一边倒认为家长失职。但事后铁路警察以「互相殴打对方」对双方行政处罚,更引发争议。

暑假期间中国贵州一间游泳池开设游泳教学营队。新华社
暑假期间中国贵州一间游泳池开设游泳教学营队。新华社

6月底,广九列车上又发生因为邻座小孩吵闹,导致2名成年乘客发生争执,其中一人将杯中的热水泼在地上,溅到了这名小孩的脚背。后来广铁集团发布通告证实此事,并称该旅客拒绝道歉,已将争执双方移交派出所处理。

类似的争端在进入暑假后似乎发生频率越来越高。起因大多是高铁上的小孩调皮影响到乘客,最后演变成2个或多个成人之间的叫骂与肢体冲突。这些「熊孩子」所在之处,吹起了社会上一股「厌童风」。

中国甘肃兰州,在体育馆中骑车竞速的儿童。
中国甘肃兰州,在体育馆中骑车竞速的儿童。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今天发文,指要合理看待「厌童」的情绪,并对症下药。

文章说,一些人「厌童」,厌的不是所有的儿童,而是那些在公众场合因为出格的言行举止影响到其他人的「熊孩子」。也不能把「厌童」的人群仅限定在年轻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心生厌烦情绪。

中国河北石家庄一处「暑托班」教儿童打篮球。新华社
中国河北石家庄一处「暑托班」教儿童打篮球。新华社

文章还批评,受「流量为王」的驱使,一些媒体和平台为了博眼球、赚点击,打著维护社会秩序、道德规范的旗号,刻意炒作「熊孩子」、「熊家长」等话题,甚至炮制假新闻,人为制造冲突对立。

当今中国出生率低,人口进入负成长,亟需鼓励生育、有好孩童成长的环境。但中国舆论围绕「厌童症」的话题,甚至与指责青年人不婚不育是「自私」的舆论挂钩,加剧某些社会对立。

中国浙江一「暑托班」中儿童开心游玩。新华社
中国浙江一「暑托班」中儿童开心游玩。新华社


新周刊13日发出「『厌童症』这顶帽子,年轻人不认」一文就说,「将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苦衷与『厌孩』挂钩,只会增加敌意与愤怒,掩盖问题的本质——在经过短短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城市似乎难以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因而出现了空间的相互挤占」。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日前发文说,一个对孩子更友好的社会,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与容忍,也有赖于确确实实的投入,例如设立「儿童车厢」、「母婴车厢」的提议又再次兴起,让不同需求的社会群体能融洽相处。很多人的所谓「厌童症」,「厌的并非无辜的孩子,而是没有充分实现儿童友好的社会环境」。(中央社)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湖南小学外遭人开车冲撞!「诡笑」司机遭拖出痛殴 十余人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