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每日新闻报导,这项研究刊登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就在持续有人感染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的情况下,筑波大学研究团队将人在移动时的防疫视为重大课题,从被认为是主要传染途径的气胶(aerosol)微粒数量变化来调查感染风险。

具体而言,研究团队让假人戴上可释放气胶微粒的装置,然后测量4种条件下在室内活动的一定范围内粒子数量,并针对环境是否通风进行比较。这4种条件分别是以时速5公里步行、时速10公里慢跑、时速15公里快跑,及时速20公里冲刺跑。

研究结果显示,在上述所有条件下,粒子数量都会在错身后5秒内达高峰,并在之后快速下降。研究团队认为主要是因为假人行动后,其后方产生的空气旋涡造成粒子扩散。

另外,擦身而过的速度愈快,高峰时产生的粒子数量就愈少。研究团队也推测,因为吐出气体多与旋涡速度变快,可能促使粒子扩散。

如果拿通风环境跟不通风环境相比,前者步行时的高峰粒子数量约是后者的55%以下,且不论是哪一种移动速度,前者高峰粒子数量都明显减少,并在擦身而过10秒后减到接近初始测量水准。

面对这样的研究结果,研究团队认为要有效减少正面与人擦身而过时的感染风险,可以在5秒内采取暂时闭气、保持1公尺以上距离,及选择上风处等防疫对策。

研究团队成员、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浅井武说,如果能采取5秒安全对策,就能大幅减少感染风险,「在体育赛事或活动等各种情况下,有必要根据科学证据采取防疫对策」。(中央社)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7月新制上路 食品重金属含量3大规定「变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