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报导,4名美国大学讲师在中国吉林被刺伤,中国官方指称是「偶发事件」,不会影响中美民间交流,但美国驻中大使伯恩斯明白表达愤怒与忧心。学者分析,后续效应恐将持续发酵,并冲击美中民间交流。


海内外关注的4名美国大学讲师10日被刺伤事件,吉林公安局船营分局11日晚间发布,犯罪嫌疑人崔大鹏10日上午在当地公园走路时与一名外籍人士发生碰撞而行凶,共刺伤5人。他已被逮捕。


中国外交部则表示,4名外籍教师在吉林遇袭,警方初步判断为偶发事件,偶发事件不会影响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正常交流。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在X平台上发文,指对美国公民在中国吉林市被刺伤深表关切,政府一直与受害者和中国方面保持联系,以确保受害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并采取适当的执法措施。


伯恩斯(Nicholas Burns)10日晚间也同样在X平台发文,对此事感到愤怒(angered)和深感不安。一名美国领事官员在吉林医院探望4人,伤者正在接受治疗。美方正在尽一切努力协助,希望完全康复。


虽然中方定调是「偶发事件」,但美国之音11日报导,政治观察家认为,事件引发的后续效应恐不小,因为这次袭击可能是中国战狼外交排外情绪的外溢,对美中两国间敌意的积累和民间往来无疑是雪上加霜,或可预期美国官方也应会强烈反击。


报导提到,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邱师仪表示,美中两强基于地缘竞争的白热化,不管就军事或政治经贸面所衍生的紧张情绪和摩擦都还在意料之中,但若连最友善、最容易维持的民间教育文化交流都突发敌意和暴力意外,代表两国的民间外交恐也开始进入恶性循环,将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却步。


这起事件发生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到中国交流学习,以扩大人民之间的关系。但美国国务院对中国发布第3级旅游警示,警告中国当局可能有任意执法、禁止出境以及错误拘留等风险。

 

今年3月中,中国邀请美国24名青少年到中国交流学习。资料照片
今年3月中,中国邀请美国24名青少年到中国交流学习。资料照片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熊猫、葡萄酒、抗议声!李强访澳洲会艾班尼斯 举行「坦诚」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