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认为,梵谷大胆的笔触似乎经过了精心计算,他考虑到了「不稳定气流」(turbulance,亦译为湍流),会导致夜空视觉上的变化。更神奇的是,据报导,他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工作室里,在白天完成了这幅生动的作品。

最近,发表在《流体物理学》的研究人员,识别出他们所描述的梵谷画作中的「隐藏湍流」。研究作者黄永祥(Yongxiang Huang,音译)认为,这位艺术家似乎早了100年就体悟到流体动力学原理,「笔触的大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透过高分辨率的数字图像,我们能够精确测量笔触的典型大小,并将其与湍流理论预期的大小进行比较」。

甚至在此之外,2019年的一项研究还建议,梵谷不仅考虑了大气层内的不稳定气流,还考虑了来自光年之外的恒星湍流。

研究人员针对他在类似环境下不同类型的笔触,例如风中飘动的树叶,以此分类风的形状与能量等大气条件,他们还研究了不同颜色的亮度与运动能量之间的关系。

透过这些实验,尤其是对《星夜》中14个旋转形状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梵谷与自然界的土地与天空运动,有著非凡的连结,「这揭示出他对自然现象深刻而直观的理解,梵谷对湍流的精确表现,可能源于他对云朵与大气运动的研究,或者是他天生能够捕捉天空动态的能力」。

空间结构与刻意的亮度与大气运动能量的实际变化保持一致,这在科学上被称为1940年提出的科尔莫戈罗夫定律( Kolmogorov’s law )。

从学术角度来看,《星夜》因其亮度在画面中的扩散以及大气湍流的微妙呈现而脱颖而出。现在,研究团队正在重新审视梵谷的画作,试图重新思考我们对气流及相关「现象」的认知。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维多利亚宝石重夺珠宝界王座 「它」掀起奢华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