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卖新闻」报导,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是指发生在静冈县外海骏河湾至宫崎县外海日向滩板块交界处,规模8至9的巨大地震,通常以100年至150年一次的频率发生。最近一次是发生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
中央社报导,日本2011年的311大地震(日本称东日本大地震)过后,曾估算南海海槽可能发生的最大级别地震带来的灾损。日本政府中央防灾会议的工作小组,今天公布汇整新版灾损估算报告书,提供更多较精准的地形数据,以及显示住宅耐震、海啸避难设施、堤防状况等资讯。
新的估算结果显示,福岛到冲绳大范围区域会遭遇逾3公尺的海啸侵袭,其中高知县黑潮町、土佐清水市恐遭遇最高34公尺海啸;恐把人冲走的「水深30公分以上」淹水区域比前一次估算增加3成,达1万5150公顷。

南海海槽特大地震恐造成重大伤亡
新版报告书估算,罹难人数最多达29万8000人,较前一次估算的32万3000人少。如果南海海槽特大地震发生在条件最糟的冬天深夜,死于海啸的罹难者估计21万5000人,占全体死者7成,其次为死于建筑物倒塌7万3000人,以及另外有死于地震火灾9000人。
这份报告书首度试算「灾害关联死」人数,可能达2万6000人至5万2000人;另外,而人口较多的东海地区恐灾情惨重;伤者与避难者人数最多分别为95万与1230万人。
「灾害关联死」跟长期过著避难生活累积压力或慢性病恶化等因素有关。日本过去发生地震等灾害后,经常传出有幸免于难的灾民却在之后的避难生活中丧命,被称为「灾害关联死」。
建物损害部分,新的报告书估算建筑物全倒、烧毁数量达235万栋,与前一次估计的238万栋差别不大。
此外,经济损失则估计约292兆日圆(约新台币66兆元),由于物价上升,较前一次估算值约237兆日圆(约新台币53.7兆元)大幅增加,其中民众资产损失等约225兆日圆、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约67兆日圆。
报告书指出,日本社会若持续高龄化与人口减少「可能会陷入更严峻的状况」,并建议「所有相关单位必须全力投入防灾对策」。
日本政府预计根据这份报告书,于今夏前后修改包含减灾目标在内的相关计划。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今年1月指出,南海海槽今后30年内发生规模8至9级地震的机率,从70%至80%提高至约80%。
延伸閱讀:缅甸7.7强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