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th Tone》报导指出,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国的校外补习班产业转向地下化。而这些地下补习,主要的客源是富有、人脉广阔的家庭,也有家长表示因为人脉不足,难以维持儿女补习,有的因此在学业上退步。从上可见,双减政策并未达到政策目标,因补习班地下化出现的情况更严重,且补习费用水涨船高,连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也无法负担高昂补习费用,恶化教育不公平;另一方面,政策实施后,根据调查有62%家长认为学校要改进教学,等同此政策引发新的问题。

该政策以减轻学生负担的名义推动,政策目标为立意良善,但在政策结果却加重家长的财务负担,目前的态势,双减政策已然失效。笔者为文检视双减政策失效的四大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作为台湾教改政策的借镜。

一、教改政策必须评估经济需求的复杂性

双减政策旨在降低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民生支出来提高全国生育率,为鼓励让老百姓生「三胎」而减轻生养孩子的负担措施,为教育政策上的延伸。

然而,双减政策对于补习班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为达到减轻学生负担、家长负担的政策目标,双减政策用教培行业约1000多万从业人员的失业,换人口生育率的行动策略,目前尚未见到青年人愿意增加生育率的现象,却已见到因双减政策失业的人口,而这些人口将会转向何处的连锁效应,有那些配套措施可以帮助他们进行就业?这些都是政策改革必须预先周全考量的。

二、教改政策不能忽视应试主义在现实制度的影响性

考试领导教学一直是华人教育的传统生态,在中国教育领域,高考制度是领导一切教育生态的指挥棒,而双减政策的政策目标为:
1.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2.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3.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4.校外培训负担会取得良好成效。

政策很明显是要从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上下手,让教育回归正常化,脱离应试主义的控制,回归素质教育。然而,未考量高考指挥棒制度,考试领导教学的关键影响力,家长让小学生补习是为了上好中学,中学生补习是为了上好高中,高中生补习是为了考好大学,上好大学是为了得到好工作,好工作可以获得好的薪水和高社会地位⋯⋯上述皆和人性中自我利益相关,如忽略学生压力、老师压力的根源是考试领导教学。

从事实观之,双减政策进行阻绝补习班、甚至是一对一家教班的政策发力已徒劳无功,已让补习班、一对一家教地下化,且费用更高,连带双减政策的原初的目标——实践教育公平,更无法达到。

三、教改政策须考量新型态的教育不公

无论教改政策如何变化,因为学生学业成绩和未来的教育、职业机会高度相关,高社经父母为了确保子女能保持领先,进行社会阶层的再制,都会积极的提供更高的费用让子女去补习班补习,反而导致补习费水涨船高,让家境困难的子女无法透过补习获得好成绩,进而考上好学校来完成社会流动,最终导致加剧教育不公正的社会现象。

目前许多人关心双减能否带来真正公平的义务教育结果,普遍认为既然开班有严重的法律风险,那么一对一的培训将会作为富人阶层的特供而盛行。而双减政策实施后,第一线大城市一对一的课程已经涨价到最高每节课(两小时)5000元人民币的水准,而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家教费也纷纷涨价.给家长带来沉重的学费负担,并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原先双减政策的目标便是追求教育公平,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出现手段和目的错置,所引发的连锁效应,原先追求教育公平的政策手段,却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的现象。

然而,高考制度是现行中国教育政策最大指挥棒,虽高考制度有做强基计划等渐进式改革,目前不敢做强烈的改革,是因顾及高考制度仍可维护教育公平的机制,有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但双减政策因阻绝培训班,已造成地下家教产业兴盛,形成富有阶级和中产阶级,底层阶级在教育文化资本的差距,而教育文化资本可以转换成经济和社会资本,会让社会流动降低,形成阶层固化,更无法达成双减政策背后的教育公平。

四、教改政策需要考量父母不让孩子输的心理需求

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反而出现更多家长让学生去补习的状况,家长不让孩子输的心理需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让教改政策无法出现应有的效果,同时让教育私有化、教育商品化加剧,教育的公共性削弱;双减政策的本质意义是维护教育的公共性,并减轻学生的负担,而教育公共性的彰显,不仅是避免教育商品化的垄断,关注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权益,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新价值诉求。

政府宣布了针对教育补习班的广泛改革措施,寻求削减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全面改革这个被资本控制的行业,父母亲在不让孩子输的心态影响,不论在怎样的政策形势,都会找寻方法给孩子最佳的资源。然而,随著新政策的变化,现在中国补习班已组织素质教育培训班、体育课程培训班,这样是以补习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压力,只是补习课程的名称从学科转变成素质,培训班以不同的课程名称持续商品化,双减政策所重视的教育公共性持续弱化。

结语

最近中研院前院长李远哲接受访问,重谈台湾教改政策也引发争议,以上双减政策失效的四大原因,正可作为台湾教改政策的借镜使用。总言之,教改政策需建立在人性需求上,除透过教育来提高智识水准和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经由教育来进行社会流动,因得高分才能进名校,进名校能获取更好的工作和社会资源的现实,导致考试领导教学仍为主流教育生态。

所以教改政策需在关切小学、中学、高中考试出题技术,让试题更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创新性,让回答有意义、有深度、有创造力的学生分数提高。好的出题技术使补习班无法精准抓题而获利,需重视考试出题技术和考试领导教学文化关系密切,让学生的潜力、能力都被看见,同时化解目前单向培育考试机器的学霸文化,培养实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教育公平的社会正义实践,同时做到为社会选才举才的功能,实践政府公共教育服务的责任——促进社会流动。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接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新闻网粉丝团

►壹苹娱乐粉丝团

►壹苹时尚粉丝团

☛《壹苹新闻网》论坛「苹理」征稿须知传送门点这里☚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俄国向外扩张无可避免吗? 全球暖化竟也成重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