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熊团团病情备受关注,8月中下旬出现癫痫后,10月又出现后肢无力、食欲不佳等情形,脑部病灶扩大、病程进展快速,北市动物园现已决定采「舒缓治疗」,最大目标以减轻病痛为主,这也类似于人类的安宁治疗。
大陆猫熊专家吴虹林、魏明已于上周来台,受限于防疫规定,活动范围仅在北市动物园,这次访台行程除了「探亲」,并与保育员及兽医一同近身观察团团目前生活及医疗情形,2人也预计今一早搭机离台。
据了解,目前两岸专家已完成面对面会议,园方坦言现在最大的难题仍是找不出病因,连大陆猫熊专家也是束手无策,双方的共识则为继续采舒缓治疗,并视病情发展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是让团团静静在后场疗养或是有机会重回展场,让大小朋友再见见牠,做为生命教育的一环。园方先前受访表态,考量团团身体状况及展场环境较复杂,除非身体状况能回到以往那般好,否则将不会让牠回到展场,目前则是留在后场由保育员及兽医随时照看。面对团团病情不见好转,未来民众恐无法再见到团团。
前园长:持续进食或许是朝正面发展
动物园前园长叶杰生也认为待在后场对团团是较好的选择,他分享,即使清除外面展场的危险设施,但民众拍照、走动等任何噪音,对生病的动物来说都会是影响,「就像动物在野外受伤会找安静处养伤,现人工照料可提供较好的环境让动物舒服些。」
叶杰生进一步说,动物的免疫和健康需被关注,或许吃得下、过得好就会有奇迹出现,「这不是没可能」;他提到,动物有愈合增生的免疫力,虽团团脑部生病的位置不好,但现在病情稳定,能持续进食也是往正面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不让牠受到干扰。
叶杰生指出,后场医疗设施较完备,若团团有状况随时能进行治疗,加上保育员会透过肌力训练让牠保持身体保持健康,可抵抗病魔侵害。
叶杰生也说,现接触较多猫熊个体数的大陆专家已来分享经验,或许再邀请过去与团团熟悉的保育员来台,种种做法都能增加积极治疗的可能性,并呼吁大家一起帮团团集气。
动团:人为干扰越少越好
究竟是让团团隐身接受治疗、护理,还是现身让小朋友参与团团生命最后一哩路、起到生命教育意义?台湾动物社会研究会副执行长陈玉敏认为,若从动物福利来说,团团状况这么不佳了,当然是人为干扰越少越好。
陈玉敏表示,动物园掌管馆内所有动物的生老病死,如何能够让小朋友知道展演动物的一生到底如何,毕竟牠们一辈子都被当成人类的玩偶,用保育、教育名义迫使离开栖地,到人为展示的环境,最后等动物真的病了,又称是日常、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
她强调「在人生最后一刻从个体动物上一定是尽量越少干扰越好。」团团牠一辈子被迫离开家乡,爸妈应该带著孩子一同深思动物园的存在、展演动物的角色及价值,尤其是如团团这种高度明星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