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说的大肠在医学上指的就是结肠,结肠最后6吋又称直肠,而大肠癌则是包括发生在结肠及直肠内的恶性肿瘤。

针对大肠癌,癌症基金会表示,大肠癌主要和饮食习惯有关,高动物性脂肪、高蛋白质和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能增加罹癌机率,另肥胖、缺乏运动、吸烟、饮酒也可能增加风险,因此预防大肠癌必须多管齐下。

不过,大肠癌防治不易,且根据昨日(12/29)出炉的最新2020年癌症登记报告,国内大肠癌发生人数连续15年居冠,而新冠疫情3年来,民众减少出入医院,对此国民健康署署长吴昭军指出,新冠疫情爆发前,2019年全癌症筛检量500万人次,疫情爆发后,2020年筛检量约450万人次,2021年又降到389万人次,2022年才稍微回升至435万筛检人次。

对此大肠直肠外科医学会理事长杨纯豪说,疫情期间筛检人次大幅减少,即便身体异常也不愿意检查,恐让病情逐渐恶化,随著疫情趋缓,民众筛检意愿回升,估计大肠癌新确诊人数可能在2023年出现弹跳式大幅度成长。

台北荣总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黄圣捷则分享,60岁李先生12年前曾接受大肠镜检查且发现息肉,,却因检查不适而中断追踪,直到2018年3月时,因排便习惯改变,时常感觉里急后重,才上完厕所不久就又想要蹲马桶,某次粪便上有血丝,再度就医检查,结肠上有4公分肿瘤,肝脏有3颗转移肿瘤,确诊为大肠直肠癌第四期。

李先生刚开始化疗配合标靶药物治疗时,病情没有恶化,但也没有好转,与病人沟通后决定将可用化疗与标靶药物全部用上,肿瘤竟然有缩小迹象,经评估能以手术移除,术后癌细胞已在化疗与标靶药物治疗下获得稳定控制,个案4年多来也没有复发迹象。

不同于其他癌症,肝转移发生在大肠癌时仍有机会靠手术移除肿瘤,台北荣总大肠直肠外科主治医师林宏鑫指出,根据北荣研究资料,在收案1583例大肠癌患者中,肝转移有1068例约占67%,肺转移则占38%,显示大多数大肠癌患者癌细胞容易转移至肝脏,如果化疗搭配标靶药物治疗状况良好,成功控制并缩小肿瘤,患者便可借由手术去除。

杨纯豪则提醒,如果曾有腹胀腹痛、血便带有黏液、明显排便习惯改变、经常性腹泻或便秘、大便变细小、重量减轻、贫血、可触摸到肿块等8大症状,千万别犹豫,立刻到医院检查。

此外,杨纯豪强调,第一期大肠直肠癌病经手术治疗,治愈率可达95%以上,如果发现前述8大症状,可能已突破第一期,严重者甚至为第四期,不过黄圣捷说,即便第四期肿瘤转移,仍然有机会藉著化疗配合标靶药物,缩小肿瘤后开刀切除,能以手术治疗都有很高的治愈率。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急性心肌梗塞年轻化!4旬男打棒球突发病 心导管置入支架术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