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拉在去(2022)年2月发布影片宣布自己去做了隆乳手术,她向医师咨询时提到,觉得自己的胸部没有到很好看,加上生小孩、变瘦等原因,导致胸部出现萎缩的状况,这严重打击她的信心,甚至要买3倍厚的内衣衬垫来提高胸型,不过她在做完隆乳手术后相当满意,并表示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并不觉得自己哪里不足。

相关新闻:壹苹10点强打|巨乳9美街头验货 名医说话了!3感摸真相

蕾拉在去(2022)年2月发布影片宣布自己做了隆乳手术。翻摄YouTube/我是蕾菈I'm Lyla
蕾拉在去(2022)年2月发布影片宣布自己做了隆乳手术。翻摄YouTube/我是蕾菈I'm Lyla

针对女性隆乳需求,开业整形外科医师李久恒说,隆乳手术在整形外科领域行之多年,有隆乳需求者分两大类,其中6成是缺乏自信的年轻女性,因工作需求等原因,想要漂亮、饱满的胸部,至于年龄则介于20至50岁左右。

李久恒接著提到,另外4成则是产后妇女,也许本来有丰满的胸部,但产后乳腺萎缩的关系,乳房可能会下垂、萎缩、松弛、「北半球」凹陷,会选在产后不哺乳的时候做丰胸手术,以提升上胸饱满度,在自信心外观与夫妻关系等都会有所提升。

不过,若未来仍有生产规划,隆乳手术是否会受影响?「当然不会的,一般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不过其实是不会」,李久恒指出,因为乳线在最前面、皮下就是乳腺,不论假体的位置在乳腺上或下方,都不会影响到哺乳。

李久恒说,隆乳病人有6成是缺乏自信的年轻女性。彭欣伟摄
李久恒说,隆乳病人有6成是缺乏自信的年轻女性。彭欣伟摄

针对现行的隆乳手法,李久恒指出,以切口来区分,常见的有3种,依序为「腋下」,因切口隐藏在腋下,疤痕不容易显现;「乳晕下缘」:约在2分之1乳晕的位置,比较直接很容易达到乳腺底下放置假体;「下乳腺」,这在国外较常见,国人通常用于已挛缩、变形、变硬,需二次手术重整者。

李久恒也提到,这几个切口大概都4公分,由于果冻矽胶都是一体成型,必需要一点空间才能放进去,平均每100毫升可增加1个罩杯尺寸,再加上每个人胸骨构造不同,切口介于3.5至5公分;至于自体脂肪隆乳,则是用2个针孔注射,大概2毫米左右,比较没有疤痕问题。

李久恒接著说明,使用的方式大致可分为放置「果冻矽胶」等假体,以及自体脂肪隆乳。费用方面,前者约25万至40万,差别在于矽胶的材质、是否使用内视镜微创手术等;后者包含抽脂与注射费用,价格约20至30万元不等。

果冻矽胶都是一体成型的。彭欣伟摄
果冻矽胶都是一体成型的。彭欣伟摄

至于自体脂肪注射的优点,李久恒直言,因为是自身的脂肪,注入后存活下来非常自然,不论是外观、饱满度,都没办法用肉眼辨识,触觉上跟原来的胸部一模一样;然而因为脂肪会被身体吸收,大概有3至4成会被吸收,所以视觉上刚做完手术会增加2个罩杯,脂肪开始吸收后就会变成1至1.5个,且若发炎或形成的脂肪球明显,也可以透过手术改善。

李久恒补充,自体脂肪隆乳的术后照顾,消肿后不用做任何按摩,但术后的3至6个月,千万不要刻意节食瘦身,且要维持好的营养、补充蛋白质,不过建议比平常摄取的多一些就好,也不需要刻意增胖。

自体脂肪隆乳后,触觉上跟原来的胸部一模一样。彭欣伟摄
自体脂肪隆乳后,触觉上跟原来的胸部一模一样。彭欣伟摄

若选择将假体放入胸部内的手术,不会像自体脂肪隆乳有吸收问题,但毕竟是放了异物,身体组织包覆会有荚膜挛缩问题,若未妥善照顾,还是会有变形、变硬的风险,李久恒指出,荚膜挛缩分四级,数值越高在外观上看起来会有变高、不对称性明显,若觉得很在意,可透过二次手术放松荚膜。

李久恒指出,国外大部分医生是做平滑面果冻矽胶,只要有良好的按摩,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且「按摩很痛」其实是错误观念,因为疤痕组织生长大概要花2至3,所以都会教育患者在第2或3周、不痛了才按摩。

李久恒进一步表示,按摩是透过「上、下、左、右、前」的概念将空间撑出来,每天花3至5分钟按摩即可,也并非如大众认知的要用力搓或推,疤痕随时间成熟后,就可以得到几乎摸不到果冻矽胶的效果,这也要花3至6个月,视个人体质而定。

李久恒说,术后每天花3至5分钟按摩即可。彭欣伟摄
李久恒说,术后每天花3至5分钟按摩即可。彭欣伟摄

李久恒补充,现在常被讨论到、号称术后不用按摩的「香榭柔滴」,李久恒则说明,其实就是不同厂牌的矽胶水袋、一般以粗糙面为主,是否变硬,牵涉到患者的体质、术后照顾、医师手法等。

至于隆乳手术与乳癌的关系,李久恒直言,「完全没关系」,且不管自体脂肪或果冻矽胶都是如此。

李久恒直言,隆乳手术与乳癌完全无关。
李久恒直言,隆乳手术与乳癌完全无关。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非洲返台女确诊疟疾 2024破9例是5年新高!疾管署曝疫区旅游保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