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务:气象政策+辅导民间组织
配合政府组织改造,气象局今天将正式升格为气象署,上午举行揭牌典礼,交通部长王国材将亲自出席。
升格为气象署,除了更名以外,主要有两大变化。首先是组织上的变更,原有的7大中心,仅保留预报中心跟地震中心,其余均纳入后勤单位;此外,现有的一至四组,改为综合规划组、大气观测组、海讯遥测组、科技发展组、海象气候组。
另外,部分业务内容相关的单位,也加以整并。例如各测站的管理与气象仪器检校,原属于不同单位,升格后就整合为同一单位。
第二个变化是赋予气象署新的任务。气象署正式加入了气候相关业务,从单纯执行气候政策,转为要提供气候政策的规划。此外,新的任务也包含辅导民间气象组织。
业务量增加,资源不变
然而,在气象署因应气候变迁而增加不同任务的同时,资源却没有到位。
气象署首任署长程家平先前受访时表示,升格后气象署的经费、人力员额,都不会增加。换言之,气象署升格后业务量增加,但资源不变,如何加以因应,恐是气象署的一大考验。
气象预报员半数非正职
另外,极端气候来临,各界都仰赖气象署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不过,气象署气象预报员当中,有大约一半,都是升迁、待遇较差的「计划聘用」人员。
资深气象署员工指出,此现象大约从10年前开始逐渐产生,原因是气象预报的层级,从「各县市」进步到「各乡镇」,因预测越来越精细,就需要较多的预报员人力,进行各项资料的检查、判读。
然而,不论气象局或气象署,都遭受人力员额的严格管控,难以聘用更多正职预报员,只好采取「计划聘用」的方式。这类「计划聘用」的预报员,待遇、未来升迁都有很大限制,甚至大多也都相当资浅,因为资深人员的薪水,气象局、气象署难以负担。
另有一名前气象预报员也证实有此现象,他强调,因员额限制只好采取「计划聘用」的作法,应该只能是权宜之计。
气象署今天风光升格,前一天下午气象局人员就为了一早的仪式忙进忙出,然而,从气象局到气象署看似往前跨了一大步,实质上却是业务增加、资源不变。交通部给了亮眼的头衔,何时才能给足资源,避免让气象署落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困境?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