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出生、长大的杨易霖,父母都是高中老师,杨易霖笑说,自己小时候很皮,从小和爸妈一起上班,在学校晃来晃去长大,但国中时期的成绩并不是顶尖,直到加入手球队后,开始了解、认识更多的人,有了具体目标。

杨易霖表示,在求学生涯中遇到许多很棒的老师。小时候,手球队老师对球技有落差的他,给予肯定;大学时期的教授,很早就到校认真做研究,比学生更早进入上课的教室,还陪学生聊天、协助纾解功课和人际的压力,让他发现「原来老师是可以不一样的,尤其我们不像都会区的孩子那么优秀,老师的肯定会带来很大的鼓励。」进入新竹师范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的教育实习阶段,杨易霖开始和孩子接触,寒暑假也带营队,慢慢喜欢当老师的工作。

师院毕业后,杨易霖分别在桃园观音乡的上大国小、台南学甲国小及树林国小服务。不论是在哪一间学校任教,他都是推动科技教育的种子和先驱,不只号召老师们加入,也让地方教育局、中央部会、民间相关业者厂商一同合作,为资讯科技教育努力。

杨易霖参与教育活动年会。教育部提供
杨易霖参与教育活动年会。教育部提供

「科技可以改变偏乡孩子的学习状况。」杨易霖特别强调科技对偏乡学校的重要性,他尝试将科技教育融入教学,带领孩子们认识家乡、参加各种科技专案,透过科技教育强化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他设计了各种创新的教学活动,例如密室逃脱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题能力。

在杨易霖的努力下,资讯科技教育的种子慢慢扩散,原本有一些老师们对科技不太熟悉,他就将外面的资源引进学校,让老师有机会慢慢接触;学生也在课程中运用科技搜集资讯、整理思考,且善用科技来分享成果。杨易霖引导孩子们正向使用科技,让他们在学校养成习惯后,在家里也可以自己探究思考,从小营造科技的学习情境,学习习惯才有可能有改变。

到了偏乡,杨易霖仍试著突破科技教育的困难和挑战。他笑说:「我不只从事教学活动,还得写计划、办活动、找厂商,要为偏乡尽可能地争取各种资源。」

杨易霖回顾,一开始在偏乡推动科技教育,没有厂商愿意支持,大家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不会想要投资,但是他并不放弃,举办了教育科技周的活动,引入外部资源。他认为推动科技教育务必要集结大家的力量,于是创建了科技教师社群,不仅让台南对科技有兴趣的老师能研习,也让厂商一起进来。

杨易霖从来不把教育当成工作,把教职当成自己的兴趣。教育部提供
杨易霖从来不把教育当成工作,把教职当成自己的兴趣。教育部提供

「我的目标是将科技教育成为常态,教育越公开、越透明、就会有更多人投入。」杨易霖希望,不只老师、也不限于教育界,要让教育和不同领域合作,才有机会彼此了解,促成「共好」。

杨易霖从来不把教育当成工作,他把教职当成自己的兴趣。他说,如果当成工作,就会锱铢必较,若当成兴趣,就不会去计较,可以开心地陪伴孩子们。现在的他,带著孩子去执行「看见家乡」的社区普查计划、探索社区。七股的太阳能光电、芦竹沟蚵仔,这都是下班时间的「兴趣」。

看著受过培训的学生,在学校可以当成种子,带著其他孩子快速成长,还可以在同侪中带动其他孩子往上进步,杨易霖说:「陪伴孩子一起学习科技,让他们变成种子,再分享给其他孩子,是最令人开心的事了。」

壹苹新闻网-投诉爆料

爆料网址:reporting.nextapple.com

爆料信箱:news@nextapple.com

★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acebook 按赞追踪

壹苹娱乐粉专壹苹新闻网粉专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即将卸任!潘文忠鼓励会考生「保持平常节奏」 感谢基层教师、同仁7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