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宝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中,该餐厅原订在3月底歇业。最早出现症状并通报的是一名39岁男子,他于3月22日至宝林茶室食用炒粿条、香兰叶果汁,回家后出现呕吐、腹泻,23日送医救治,接著多名民众陆续通报疑似食物中毒状况,并且共通点都是该时间点曾到宝林茶室进行用餐。

个案通报监测在4月26日截止,累计接获通报35例、其中4人死亡,当时仍有2名个案住院治疗。4名死亡的个案分别是第一例通报的39岁男子,他在用餐完隔天(3月23日)送医,最终因急性肾衰竭病逝;第二名死者是一名新北市66岁男子,他则是在3月19日到宝林茶室用餐,吃完炒粿条发生多次腹泻、胸闷症状,送医急救后在3月27日因多重器官衰竭过世。

宝林茶室炒粿条。翻摄自宝林茶室脸书
宝林茶室炒粿条。翻摄自宝林茶室脸书

第三名死者为马来西亚籍的40岁男子,于3月21日食用滑蛋河粉后不适送医,在加护病房装上叶克膜急救,但历经1个月后在抢救仍然不治;第四名死者为40岁女性,3月19日至宝林茶室用餐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腹泻,在加护病房期间病况一度回稳,但因严重感染导致病况恶化,4月29日因多重器官衰竭离世。

昨(5日)晚间再传出宝林茶室案件的第五个死亡病例,是名53岁女性,在加护病房内一度病况稳定,但本身肝功能较差,因感染等多重原因,最终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死亡。截止至今(5/6)为止,一共有接获通报35例、其中5人死亡。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已酿5死案例。资料照片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至今已酿5死案例。资料照片

宝林茶室累积5死震惊社会 却找不到致命关键成悬案?

随著多人死亡,全台对于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关注度不断升高,都想知道为何吃粿条、河粉就会致命?疾管署在4月26日公布「宝林茶室信义A13店专案」结案报告,35例的通报案例中,包括解剖2位死者遗体及相关个案检体,共检出22件邦克列酸(旧名米酵菌酸)并且都曾在3月19日到24日间于宝林茶室信义远百A13店,食用粿条或河粉,但却在卫福部抽样检验的35件食材中,包括粿条、香兰叶及在来米粉等主要食材,都呈阴性反应。

随著监测期结束,卫福部当时在记者会中指出,虽可证实「邦克列酸」导致食物中毒,但各项采检结果却无法找出关键证据。卫福部食药署副署长林金富曾表示,6月起,邦克列酸列为专案稽查项目,稽查品项包含米面湿制品,在前端原料制造厂、餐饮业产品都会进行检验,最快8月公布首次结果。

宝林茶室中毒案疑似「邦克列酸」导致。翻摄宝林茶室脸书
宝林茶室中毒案疑似「邦克列酸」导致。翻摄宝林茶室脸书

邦克列酸(米酵菌酸)是何物?会造成食物中毒甚至致命?

根据《Hello 医师》网站分享的卫教资讯,邦克列酸是台湾相当罕见的有机化合物,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或称椰毒伯克氏菌产生,是一种较罕见的粒线体毒素,主要由玉米或椰子类食物发酵而产生,存在于土壤与各种植物中。温度介于22到30°C时,是最利于毒素生长的环境。印尼、中国及莫三比克都曾发生过这类食物中毒案例。

甚至当食物中出现邦克列酸时,就算经过清洗、浸泡,甚至是高温、高压方式烹煮后,也无法去除其毒性;有研究资料指出,人吃下1到1.5mg就可能造成死亡,另外也有研究使用大鼠做测试,吃下2mg/100g,会在2到5小时内死亡。

《Hello 医师》网站引述台湾大学毒理研究所教授姜至刚说法,表示邦克列酸毒素会让身体耗氧量大的器官最快受到损伤,当身体所有细胞无法运作的情况之下,会出现如肝脏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甚至脑部、心脏肌肉全都因此瘫痪。

因此,即使邦克列酸浓度极低,吃进身体后,前期发作时会出现身体无力、头晕、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肠胃道无法正常运作,进而使得肠胃道黏膜受损,造成血便、血压急速下降,所以有病患在送到医院前就已呈现心肺功能停止(OHCA)状态。

炒饭等变质的淀粉食物可能含有邦克列酸(米酵菌酸)。翻摄宝林茶室脸书
炒饭等变质的淀粉食物可能含有邦克列酸(米酵菌酸)。翻摄宝林茶室脸书

如何避免吃到可能含有邦克列酸(米酵菌酸)的食物?医分享6大食物要小心:

1.发酵玉米面粉
2.变质的淀粉
3.黑/白木耳
4.糯米汤圆
5.马铃薯粉制品
6.甘𫉄粉制品

邦克列酸中毒后目前没有药物可以解除毒性,只能针对患者的症状做治疗,并给予支持性疗法。若不小心吃下肚,建议做到以下3点:

1.催吐:尽快排出胃部食物,减少毒物对身体的影响。
2.尽速就医:及早治疗,避免较轻微症状,演变成全身性的问题。
3.保留食余检体:保留有问题的食物,提供医疗单位检验,以利正确诊断与治疗。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下午12县市大雨特报来袭 本周午后阵雨下到「这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