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展览以地球公民基金会长期关注的高雄石化工业议题出发,融合摄影师傅志男、何俊彦摄影作品,以及高师大跨领域艺术研究所与谱普市艺术工作室的专业策展设计及制作团队的再创作,让大众能以不同的方式重新认识高雄石化气爆事件。展览的展期为7/31-8/31(三余书店展区展至8/25止)。
展览策展人、地球公民基金会董事长李根政表示,高雄气爆揭露一个事实,我们地下有超过900公里的管线,每天都在城市中输送石化原料,可以说高雄200多万人就是居住在一个大型的石化工业区内。高雄近年虽有半导体产业进驻,但并没有因而替换高雄既有的石化工业,所以高雄仍面临产业转型的课题。但同时当代生活跟石化工业也是密切相关,我们该如何自处?
热门新闻:首起学伦案遭贪污送办!高科大2教授收钱办事 帮学生找枪手代写论文
展览策展人、高雄师范大学跨领域艺术研究所所长蔡佩桂说明,来高师大任教隔年就发生气爆事件,也持续透过艺术创作的方式关注至今。社会可能会觉得艺术好像都是风花雪月,但艺术可以将看不到的东西有型化,或透过模拟、增加游戏性等方式,让社会议题用不一样的讨论方式细水长流。这次谱普市艺术工作室、跨艺所学生共同创作,希望透过艺术把这个议题很多还没解决的部分披露出来,让市民有讨论参与的机会。
参与创作的艺术家黄法诚说,大学时他就住在气爆范围内的凯旋路跟二圣路口,气爆当时居住处也感受到震波,因此气爆对他的创造产生影响,而开始探讨相关的议题。这次展场主要是结合当时的纪录照片跟模拟马路裂开意象的展版,以及打造许愿墙的互动方式,让社会一同思考气爆的议题。
摄影师傅志男表示,当初气爆隔天就到现场拍摄,当时感觉现场就像电影爆破或战争场景,现场看到有小汽车被爆到三楼屋顶上,场景宛如人间炼狱。过去在小学任教时,课本都说高雄港是天然良港而成为国家重要的建设,但也因为有高雄港才有石化、钢铁业,因此这个「优势」对高雄人是幸运还是倒楣?
本次展览亦结合气爆周边的三家独立书店,搭配主题书展,共同举办跨领域、跨空间的展览,展现石化产业的多元面貌。三余书店是这次展览的主展区,展场呈现工业围城、气爆始末、管线安全,思考产业转型、减塑等主题,并详细纪录展览中所使用的物质及背后的代价,同时尽可能减少石化材料的使用。
其他两个展区,分别是位于苓雅区的等闲书房及前镇区「台塑王氏昆仲公园」内的日阅书局。等闲书房离气爆现场不远,展出的是以道路路线为动线设计的气爆摄影纪录;日阅书局则是展示「小民一家人」在高雄生活的摄影作品,凸显工业都市的日常与安全问题。
三余书店店长钟尚桦指出,气爆前夕三余书店才刚开幕,当时有许多议题讲座要举办,但因发生气爆,当下就决定暂停所有活动,陪伴高雄市民度过这段时间。希望关注这个议题的朋友,可以把握时间来看展,了解气爆前前后后的关联。
等闲书房负责人汤若瑜说明,跟著策展团队一起看当年的照片时,觉得10年前的回忆都被唤起。等闲书房离三多路只有两个街区,气爆当下能感受到地震,接著就停电。一个小时内就听说是「气爆」,但到隔天清晨才明白事态有多严重。
今日无法出席的日阅书局负责人朱朱也撰文表示,百年来高雄始终是台湾重工业发展的主要场域,面对这样的宿命,高雄人默默承担。日阅书局位在前镇区台塑石化集团的旧厂区内,因此很高兴可以参与其中。她始终相信独立书店在努力寻求生存的当下,亦有公民责任需要承担,而高雄的空污也应当由岛屿的每一位共同承担。没有人有权利说高雄的空气不好,因为百年前的高雄人,没有选择权。
前高雄市议员、财团法人环境与发展基金会董事长张丰藤表示,10年前气爆发生时,服务处主任打来说「隔壁两条街都炸掉了!」还以为是中共的飞弹打过来了,震撼非常大。当时市政府提出《高雄市既有工业管线管理自治条例》,他作为市议会法规委员会的召集人,认为条例中对石化管线的管理著墨不足,才跟学者专家一起提出民间版,促成后续许多管理跟检验的落实。
前高雄市议员吴益政指出,气爆当时打算在武昌、凯旋路推动绿建筑,刚把货柜搬过去就发生气爆,货柜跳到两三楼高的地方,后续也因此在该处持续参与气爆后的复原、协助灾民争取赔偿等。谈到责任分配,他认为真正在其中获利的人,要负担的责任很少;受害的人,没在产业中获得利益,却付出最大的代价。
他认为,包括在管线风险的预防上,其实不需要什么高科技就可以完成,但现在也没有被好好的建置。另外,因为大部分石化企业的总公司在台北,因财政收支划分法的统筹分配款规则,在高雄约一兆的石化业产值,高雄却只能增加约17亿的税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制度。气爆十周年,城市付出那么大的代价,也希望社会能够有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