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生说,他在10个月大时因意外骨折,但伤势恢复后双脚却无力行走,父母带著他南北奔走到各家医疗院所治疗,一直找不出真正的病因,2018年经介绍到童综合医院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罹患了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第二型,但因为当时不符合用药申请资格,治疗费用很高,并且离家又远,就先持续在邻近医院进行复健治疗。

热门新闻:又掀博爱座争议!老翁霸占「硬顶」不给女乘客坐 铁警回应了

所幸,今年健保给付用药范围扩大,在童综合医院小儿神经科医师范洪春及医疗团队努力下,再加上何先生持续积极复健,很幸运的通过用药给付,让何先生感觉人生重拾了新希望,疾病终于有药可以延缓退化。他在分享会上特别感谢范洪春医师、王俐婷个管师、复健部李敏辉主任及所有医疗、复健团队的大力帮忙。

范洪春医师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是一种隐性遗传疾病,脊髓运动神经元会渐进性退化,逐渐造成肌肉麻痺、无力、萎缩等状况,但对于智力没有影响。目前依台大医院新生儿筛检结果预估,SMA在台湾发生率为一万七千分之一。

范洪春说,患者发病的年龄与退化程度都不同,目前大致区分为四型:第一型是指6个月前发病,可能寿命不超过两岁;第二型是指6-18个月发病,可能可以独立坐著,但是终身可能无法站立或行走,个案何先生就是属于第二型的患者;第三型是指发病大于18个月,发病前也许可以正常活动,但会逐渐失去行动能力;第四型是指成人才发病,其运动功能影响可能很轻微。

范洪春医师指出,这次协助罕病病友申请专案用药给付通过,希望能帮助他加强肌肉的强度与减缓退化的发生,让何先生开始用药后,可以维持目前的肢体肌力功能,除外,咀嚼能力也变得比较好,让病友能摄取营养更均衡,让体力更好。

童综合医院今天举办「一童为生命奋斗罕病SMA患者重拾新希望 」分享会,邀请现年41岁病患何先生现身分享个人经历,希望借此鼓励罕病病友不要放弃希望,生命都能拥有希望的曙光。何先生除了感谢医护团队外,还感谢妹妹牺牲奉献的照顾,也让现场大家都很感动。

范洪春医师帮何先生检查。童综合医院提供
范洪春医师帮何先生检查。童综合医院提供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针对M痘疫情非洲国家 世卫批准丹麦JYNNEOS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