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淇瀁于脸书发文表示,聂华苓女儿王晓蓝昨传来简讯:「我妈妈昨天深夜走了,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的痛苦。」尽管早已知道聂华苓病况,但收到讯息,依然感到震惊。

林淇瀁表示,聂华苓曾在回忆录「三生三世」中形容自己走过的是「三辈子」的人生,其中最惊心动魄的是在台湾的「自由中国」阶段,最灿烂欢喜的是在美国的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阶段。她的一生对文学忠诚奉献,对来自台湾的作家真挚疼惜。林淇瀁曾以「一棵苍劲美丽,有情的树」形容她的人格特质,追忆自1985年与她结缘的过往,更感不舍。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来台,曾担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的编辑和编辑委员,并任教台湾大学及东海大学。1964年赴美,受聘为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顾问,1967年和美国诗人安格尔(Paul Engle)一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对国际文化交流有巨大的贡献。知名小说作品包含《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

根据中央社报导,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是林淇瀁结识聂华苓的起点,林淇瀁表示那是全球性文学盛会,让当时仅30岁的他提早感受到世界文坛的存在,开启国际视野,那3个月写作计划期间,他与其他作家时常到聂华苓家中造访,感受到她对晚辈的珍视,而后保持联系,聂华苓也时常为台湾作家伸出援手。

而曾参与她创办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袁琼琼认为,聂华苓打开了她的思维。袁琼琼1980年代曾赴美参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她回忆那段时光是她思想开展最明显的一年,印象里的聂华苓爱笑、亲切、心胸宽阔,用艺术氛围让两岸作家交流,认识对方人性一面,她和管管就与大陆作家刘宾雁是同期计划参与者。

袁琼琼表示,有些人就是作家只写作品,但有些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比写一本小说更大,「她来到世界是有更大使命感的,就像聂华苓」,随著自己年纪渐长、有人生阅历后,就越加敬佩也感谢她。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柯文哲幕后「女国师」身分曝光!竟与谢国梁有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