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大学副校长张基晟医师指出,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许多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五年存活率仅剩不到1成。常见的肺癌危险因子包括烟害、空气污染、炒菜油烟暴露、肺部相关疾病史、家族病史以及特定环境因素等。值得注意的是,非吸烟者及女性患者比例逐渐增加,显示空气污染与环境暴露等问题不容小觑。医师呼吁,高风险族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以提早揪出肺癌。
肺癌的治疗进步迅速,其中基因检测是重要的突破。张基晟医师表示,台湾约55-60%的肺腺癌患者带有EGFR基因突变,这类患者即使接受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复发与脑转移风险仍然偏高。基因检测能协助医师制定个人化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对EGFR、ALK基因突变的患者,采用第三代标靶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可降低73%的复发风险和76%的脑转移风险。
推荐新闻:壹苹10点强打|哎呦,不错哦!这个屌!只有周杰伦能超越周杰伦 15万人迎大巨蛋嘉年华
张基晟医师分享了一名肺腺癌患者的案例。该患者在术后接受化疗后,癌症指数仍居高不下,经基因检测确认为EGFR基因突变。透过第三代标靶药物辅助治疗,指数迅速下降至正常范围,同时降低了复发与转移风险,显示标靶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为提升早期诊断率,国健署推行LDCT肺癌筛检补助,针对50至74岁的重度吸烟者及具有家族史的民众,每两年可进行一次检查。张基晟医师提醒,即便不在补助范围内,但有早发肺癌家族史的民众也应考虑自费筛检,定期追踪以降低风险。
透过筛检、基因检测与精准治疗的三步骤,肺癌已不再是无法对抗的疾病。早期发现与个人化治疗是改善存活率的关键,医师呼吁高风险族群行动起来。

学测成绩「这日」出炉 5标成绩将揭晓!申请入学时间表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