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县府文化局表示,新埔镇有著全国密度最高的宗祠家庙群,以三街六巷九宗祠闻名,县府近年推动文化资产修复已逐渐累积出成果,在新都市计划开发、迁入人口增加的同时,也积极活化文化资产,希望一边保有旧街区独特历史文化,一边与新市镇、新移民融合共荣,文化局运用在地元素精心设计出洋伞、口罩,并推出「新埔故事集」文青小品书。

新竹县长杨文科指出,「新埔故事集」图文并茂地介绍历史上的新埔如何以物产进入世界贸易的体系,以及地方仕绅修建祠庙、义渡,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等人文故事,编排上兼具文青和亲民风格,很值得一看再看。

文化局长李安妤介绍,新埔镇名称正式出现是在西元1784年,当时叫做「新埔庄」,18世纪末开始,客家人从竹堑沿海登陆后,逐渐沿凤山溪东进,迁至枋寮、新埔,也有部分台湾北部的客家人为躲避闽粤械斗,辗转迁入新埔,之后以家族或同姓宗亲互相团结合作。

故事集内也说明了新埔产业发展轨迹,新埔其实是台湾椪柑生产的始祖,在日治时期就曾举办椪柑评鉴比赛,当时台湾总督还亲临指导,在吴浊流故居前马路旁留下「督宪光临纪念碑」。〈一斤椪柑三斤米〉这篇文章就是描写昔日椪柑的高经济价值,以及柑橘批发带动新埔镇成功街旅社、冰果店、戏院、茶室的繁荣兴盛。除了历史内容,故事集也访谈了咖啡羊行蔡暐亭、道地音乐彭文漳、潘锦河洋楼潘宜珣等三位返乡青年,收录的故事精彩可期。

 

★快点加入《壹苹》Line,和我们做好友!

★下载《壹苹新闻网》APP

★FB按赞追踪《壹苹新闻网》各大脸书粉丝团,即时新闻到你手,不漏任何重要新闻!

壹苹娱乐粉专

壹苹新闻网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