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立委苏巧慧、陈培瑜近日共同创立网路节目《水獭有鱼不孤单—巧慧培瑜的妈妈信箱》,选在母亲节这天推出首集节目,大聊家务分工、家庭与工作平衡等家庭议题。苏巧慧表示,会开设这个节目是因为他和陈培瑜都是妈妈,希望从自身经验出发,和大家分享家庭大小事,两人也借由线上、线下征件,搜集民众投稿的各种烦恼。两人虽然不是育儿专家,但希望提供众人抒发烦恼的平台,透过真实经验的交流,陪伴观众一起走过家庭、育儿、工作等人生中的各式难关。

苏巧慧在节目中与陈培瑜共分享四位听众投稿,话题横跨家务分工、育儿经验、家庭与工作平衡等三大面向。陈培瑜自曝先生做家事时常「未达标准」,洗碗洗不干净、擦桌子不够确实等等,这时她会提醒自己谨记14字口诀「绝对不能自己来,做完还要鼓励他」,让苏巧慧大表赞同,认为两个人一起生活真的很不容易,在家事这类小细节上时常会有标准不一致的时候。

苏巧慧认为,家务应该是全家人的事,在执行的时候可以尝试「多沟通、放宽心」,并以自身经验为例,分享她靠三宝:「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减少劳务分工上的互动摩擦,「相信大家都能找到让自己家庭和谐的三宝。」

接著两人回忆起过往育儿经验,陈培瑜提到,当初刚从花莲搬到台北时,由于对台北教养环境不熟悉,又孤立无后援,曾感到十分徬徨,后来在网路上找到住家附近的「育儿团」,与同样刚为人父母的家长一同带孩子到附近公园玩耍,因为都有相似的经验与烦恼,「很快就帮自己在社区创造一个支持系统」,找到在育儿路上的好队友。

苏巧慧则想到,当时第一个孩子要出生前,自己参考许多有关育儿的杂志、书籍、和网路资料,在查找资料的过程反而累积许多压力,她说自己曾因为参考多方资料,希望能为孩子哺育母乳,结果反而让自己身心俱疲,孩子也哭到半夜十二点都还没睡,后来体悟到「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慢慢就能找到与孩子的互动方法,一直参考他人意见,反而变成父子骑驴、无所适从。

节目最后,两人都强调「情绪出口」的重要性,在育儿路上难关重重,有诉苦的对象十分重要,苏巧慧说,如果大家一时找不的适合的人倾诉,欢迎写信投稿,希望节目能够成为父母亲在育儿路上的神队友。陈培瑜也再次提醒观众,她们不是专家,但希望能透过自己的真实故事,提供在育儿路上迷惘的人一点安慰,希望帮助大家顺利走过家庭生活的各式难关。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點擊閱讀下一則新聞
卢秀燕表态出席赖清德520就职典礼 蓝委:妈妈不会计较纷扰